15年夏令营经验分享——写给默默奋斗的保研党们
本帖最后由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 2014-12-31 21:39 编辑夏令营经验分享——写给默默奋斗的保研党们(转载)
其实一直想动手写点东西,却又一直不知该从何说起,拟了个题目叫做“夏令营经验分享”,其实不如说是跟大家谈一谈一个失败的夏令营申请例子以及与大家分享我这半年多来的保研历程。
本人性别女,材料物理专业,普通211大学,我们专业在学校不是主干专业,基本不受重视,虽然学科在学校的科研实力还是很厉害的(有几个很牛的教授)。学习成绩排名专业第一,但大学三年只拿过一次国奖,因为专业人太少(截止到申请夏令营时45人),导员没分名额。参加过校级大创项目,发过一篇英文文章(第五作者),基本跟没有一样,其他的比赛都没参加过。英语方面,四级530,六级560,都不算高,考过雅思但是分数不高。其它的方面拥有计算机二、三、四级证书,但是这个跟夏令营貌似真的没太大关系。论个人实力来说我真的就是一菜鸟,除了学习成绩什么都没有。但是因为我们专业之前学长学姐们的夏令营都很成功,08级清华、09级中科院物理所、10级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感觉自己肯定能去一个不错的地方,所以一开始我就把自己定位到非清华、北大、中科院不去,结果,呵呵了。。。。
说说我的夏令营申请吧。最早出申请通知的是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做什么的我也不是很懂,当时什么都不了解就按照网站要求提交了申请。主要是因为它只需要网申,不用寄送纸质材料,导师推荐信也只需要老师用他的邮箱发过去就行了。这一次的申请程序真的很简单,因为我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个人陈述以及导师推荐信之类的。不过在这里要说的是,材料一定要好好准备,我的材料就是应为准备得太通用,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所以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中。
于此同时出来的应该是港科理学院的夏令营,它所有的材料都要求是英文版的。当时由于我正好在弄学校的一个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手上正好准备好了英文版的简历,成绩单,所以想申请试试。后来由于个人感觉去香港手续太麻烦(需要走申请出国留学的那一套手续),而且又不是出国读书,所以就不了了之了。感觉其实可以把香港当做一个跳板,这样申请出去读PHD会容易些。
再之后就是北大前言交叉学院,这个院的夏令营真的让人很蛋疼(不好意思,爆粗口了)。首先说说这个院,它其实没有自己的行政及教学机构,老师是其他学院的老师组成的,也就是说某某老师既属于化工学院又属于交叉学院,其实老师人家老师平常都在人家那边学院教学办公,在交叉学院只是挂了个名头而已,所以含金量还得取决于你的导师。最开始看到申请通知是在保研论坛上,当时他的版主很热情,积极鼓励我们报名,我就是这样一个二逼青年,凭着热情版主的忽悠,居然在大三下学期五门必修课、四门限选课以及还要申请CSC的同时完成了三轮大作业(历时将近一个月)。本来以为自己辛辛苦苦完成了三轮大作业,怎么着都该给个入营通知吧,结果一出来,傻眼了。。。不过说实话,真心不知道他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入营的同学都不是很好的学校,有些连211都不是,更甚者有些学校我连名字都没听过。他的三轮大作业,第一轮翻译一篇论文,不要求逐字翻译,只要大意即可。给我的是一篇关于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的论文,说实话当时我连题目都看不懂,有道翻译也译不明白,最后就只能凭自己简单的理解翻译交上去了。结果居然收到了第二轮作业的通知,让做一个自我介绍,录成视屏然后发过去,这个没有难度,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不过现在想想也许他们就是想看到某些不一样的烟火呢第三轮是做一个ppt,关于手机的利弊,用他们给的录屏软件录成视屏然后发过去。我自己感觉对于这样的话题无非就是想看看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呗,于是当然就分成两方面谈了谈关于手机的看法,现在想想,或许人家是把重点放在做ppt的水平上也未尝不是呢?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光是网申,做大作业,还需要寄送纸质材料。并且专家推荐书秉承了北大的一贯作风,三位专家独立填写并打分,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并在封口处签字。这件事非常费时,要事先跟系里的教授联系好,等人家有时间了你才能去拿,不过还好老师很热情。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现在才进入正题,刚才的顶多是夏令营申请之前的热身。由于我已经有了网申的经验,所以对于需要寄送纸质材料的,无非就是将各种材料备好然后寄送过去。除去刚才所说的几个,我还申请了4个学校,分别是清华物理系、浙大材料系、大连化物所以及北大深圳研究院。化物所申请最简单,只需在网上填个申请表发过去就行了(其余材料等接到入营通知在寄送),浙大是发送电子版材料,其他的两几个都需要寄送纸质材料。
最后收到入营通知的有大连化物所和北大深圳研究院(新材料学院)。先去了深圳,去之前简单了解了一下那边老师的信息,给其中一个大牛发了封邮件联系了下,老师回复得很官方“欢迎前来我们课题组讨论”,估计老师是收到太多我这样的通用简历了,所以人家也用通用语言跟我交流。去了之后才知道,其实是太多同学跟他联系了,当时去的所有同学(30个人吧)都报名跟着那个老师,而另外一个老师(同是大牛,但夏令营全程都未露面)大爆冷门。整个夏令营安排得非常紧张,总共不到三天时间,第一天下午报道,第二天上午听介绍,下午先参观实验室然后和老师交流,晚上老师临时提出请大家喝饮料,叫了所有同学和几个老师,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气氛挺happy,当时感觉老师还是很nice。第三天上午面试(简单的中午自我介绍然后就是几个专业问题),下午必须离开,因为要给第二批来的同学腾地方。夏令营采取的方式是将我们分成6组,每组5名同学,各组由一个师兄负责,具体地说就是吃饭时师兄负责刷卡,负责带领我们参观实验室,面试之前负责统计我们的意愿(想跟着哪个老师,读硕士还是直博,只有这两种)并给我们每个人的表现给出点评意见。我们组的师兄人很不错,挺热心的,问他的问题都给你讲,并且还带我们顺便参观了下清华和哈工大的校园(清华,北大和哈工大的深圳校区是连着的)。这样能从师兄那里了解到老师的真实情况其实挺好的。现在来说说新材料学院,坐落在深圳,主要是做产业(not学术),学院总共三个大boss,两个千人、一个北大百人,其余都是小老师,也就是说能带博士的只有这三个人。我们去的时候只有一届学生,就是负责我们的师兄们,也就10来个人。学院主要做的是锂离子电池,虽然对外一直宣传说做的是太阳能电动汽车,实际上汽车还只是构想。如果有想做锂电池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最后夏令营结果也就呵呵了,估计也是因为自己当时太自信,老师问我如果跟着其他老师(他说的是另一个大牛)是否愿意来,我回答说如果是我中意的老师我就来,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来的那股子傻劲。。。不过现在仔细想想,做学术深圳真不是个好去处,虽说挂着北大的名,实际上基本没关系。或许你想说我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但事实是他们要求当时通过的同学给他们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拿到推免资格以后去那边读书,据跟我联系的同学来看,基本都没去,所以九月份老师又给我们发邮件让我们报名。
之后我就去了大连化物所,总体的感觉就是老师很热情,师兄师姐们很热情,大连人民很热情。连化物所的时间较长,一共7天,可以和有意向的导师充分的接触。7天当中大部分的早上时以听讲座为主,不过讲座的阵容还是很庞大的,三天时间,见到了各领域的大牛,确实能体会到化物所的学术氛围。然后谈一考核,化物所只有面试,首先是中文自我介绍,然后是给了一份问题清单,好像有10多个题,分为物理类的和化学类的,选一个问题作答就可以。我是物理类的(其实我是材料类),题目应该说不难,都是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我当时学的不扎实而且已经学过了一年多了,基本的概念早忘光了,来之前也没有复习,所以答得很糟糕,基本都不会。但是庆幸后来还是低分飘过,感谢化物所老师的眼光~~~所以建议大家去之前一定要好好复习,注重基本概念。大连理工的同学们当时一直在复习,人手一份复习资料,我们还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好傻。并且,由于问题清单是不变的,所以如果前面有你认识的同学那你就偷着乐吧,我当时就是一傻妞,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没占!化物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己去找导师签字,我去之前没跟老师联系,因为没想好要跟着哪个老师,想着去之后听了介绍再联系,结果后来等我去找老师的时候才知道其他同学很早就发邮件联系好了,而且也已经跟老师见过了,我这种现在才去的老师就只能跟我说“sorry”了,先不说学校怎么样,就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也轮不到我。不过还好老师比较热心,帮我推荐了一个老师,虽然是年轻老师,但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
后来也就到了暑假,感觉不想再折腾了所以就没有准备九月份的推免材料,于是就去了大连化物所。这就是我的夏令营的历程,其中省略的就是找老师和联系老师的忐忑、等待结果的焦灼、看到结果的无奈以及最后的些许安慰。每一个保研党们,尤其是决定了不留本校的保研党们想必都会经历我这样的心路历程吧。
总结起来看,我的夏令营最大的失败之处就在于申请材料没有针对性,而且对象也不加选择。虽说是广撒网,但也一定要重点捕捞。另外,我之所以好多学校都没有申请是因为我打算九月份再去,按照以前的政策九月份是只有拿到外推资格才能申请,所以竞争相当小。但是今年政策大变,这在我的夏令营申请过程中都一直没有听说,直到后来去参加化物所的夏令营才知道,考虑到九月份竞争会非常激烈,加之自己又懒惰了,所以就这样完成了自己的保研大事。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醒同学们多多关注最新的政策,努力必须按照正确的方向,政策一变全都变了。对于新政策的利与弊,在此不做讨论,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再交流。
之前一直想着保研成功一定要分享感受,在2014的最后几天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许诺,也算是给自己的2014划上了一个句号吧。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努力都将有收获!Happy New!
学姐,留个联系方式被,我也想去大连化物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