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材料基础学科大楼:实验设备换新家
“背靠背”的物理实验课、“脸贴脸”的仪器设备,这是不久前材料学院和理学院实验室的日常。材料基础学科大楼的建成使用,不仅使设备空间大大拓展,更为集中科研资源、形成聚合之力创造条件,使得教学、科研和办公条件同步提升,促进学科发展进入“快轨道”。拓展仪器空间 消除安全隐患走进材料基础学科大楼的各个实验室,装有氮气、氧气等各个气瓶有的穿上了“新外套”,有的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完全不似以往和“兄弟们”紧紧“贴”在一起的紧张状况,也再也没有因为靠的太近,热气散发不出去而带来安全隐患的担忧。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6/11/10/2biek4x98s.jpg新大楼的启用,使得各个实验室的空间都有了大程度提升。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分左右两排,每一排就堆放了7台设备的“窘境”再也不复存在。记者注意到,除了各种气瓶之外,普通化学品和危险品等也都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了分类和存放,以最符合科学标准的实验室规划设计满足师生的科研需求。“现在各台设备都严格按照要求来摆放使用,学生们科研时再也不需要从设备之间挤过去了,也使得强电、高温等特殊设备的风险降到最低。”材料学院实验技术中心朱晓东老师说。
除了拓展了实验设备的空间外,师生也是大大得到了“解放”。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王红理老师告诉记者:“物理的教学实验,每年要面向全校的几千名学生,以前在主楼的时候,因为房间数量少,空间较小,很多时候学生要挤在一起做实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如今,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独立的科研空间,曾经的安全问题也不再是困扰师生的头等大事,而一流的实验空间与环境,也正是一流大学的一个符号。
集中公共资源 形成聚合之力“超净室”最近在材料学院师生中间可谓引发了一波讨论的小高潮,这个规划建于新楼一层的,将具有极低尘埃粒子环境的实验室一经被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实验室面积的扩增,方便学院顶层设计,根据需要集中公共资源,形成聚合之力,满足师生更高水平的实验要求。
除新规划的“超净室”之外,材料学院还对原有的实验设备与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在对现有楼层空间按研究室类别进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将每一层的仪器设备按用途或作用进行分类与集中,如样品制备室、前处理室以及分析测试室等,同一类别仪器的有序排列,方便了师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及方法的选择。朱晓东表示,现在的安排是将同一方向所有老师的仪器设备集中到一起供师生使用,资源共享也促进了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可谓双赢。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6/11/10/25u0zvt97g.jpg从三层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到四层的综合设计、自主创新实验,再到五层近代物理前沿实验……如今理学院实验物理中心的设计,显得更加清晰与人性化。他们将学生需求最大的基础物理实验室放在较低的楼层,方便师生实验教学的进行;每一层实验室都按实验系列或内容进行安排,不仅方便学生寻找,也使学生对物理学的不同领域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以前学生做实验,经常是上一节课在主楼,下一节课就要跑去中一楼,费时又费力,管理还不方便。”王红理说,随着空间的大幅度增加,以前分布于主楼与中一楼的实验设备终于可以“团聚”,既提供了教学上的便捷,也使得实验的进行更加完整与合理。
改善实验条件 促进教学科研走进材料基础学科大楼A914,材料学院研二的孟向毅正在和同学做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实验。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空间,设备没地方放,实验也没法进行。随着设备搬新家,她终于可以在一年的等待之后开始进行自己的科研旅程。
这样的例子在材料学院并不少见。一台名叫“脉冲激光沉积”的仪器,自被购买之后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使用,所以一直被放置在强度楼的一楼大厅。新楼的建成,终于让这位被“冷落”了数月的设备有了“家”,得以加入材料学院的大家庭,在薄膜制备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实验设备虽只是冰冷的仪器,但是新楼的启用,环境空间的改善却是真正雪中送炭、暖到人心的举措。
谈到在新楼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感受,正在给本科生进行光栅衍射实验的冯雪红老师十分激动:“以前因为空间狭小,有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独立拥有一台实验设备,这对实验的自主性与效率都是不利的。而在现在的环境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自由性可以得到释放。”冯雪红主要负责本科生物理实验教学和应物专业课程设计。她还提到,以往在创新与科研训练时,同一时间只有少数同学可以进行实验,很多同学并不能及时的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人多需要排队,这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与等待的过程。随着新的实验物理中心的启用,让有科研需求的同学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兴趣当中。
点赞 666666666 111111111 2333 西交大材料学院威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