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人才需求与专业定位材料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支柱产业之一,社会对从事材料的研究、科技开发、加工生产与检测等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近几年来,材料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部分考取研究生外,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有色系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经营部门以及教育、科研设计部门。今后几年内.毕业生大部分仍将为有色系统和地方经济服务。需求与供给比例约为3:1,需求大于供给。
本专业是—个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训练的工科专业。面向材料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养从事材料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和外语能力,掌握较宽厚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术域从事科学研究、技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工程设计与技术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性能改进、质量控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又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约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成型;材料复合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开发新的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较宽的必要的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l-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技能。71.2%,拓宽了基础和知识面,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为实施高素质、强能力、课外教育多形式创造了条件。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吸收人类文明中有用的信息知识,能够不断扩展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的知识。
6.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有效地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及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善于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胜任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8.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工作变动和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镕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上要求,针对培养应用开发型、工程技术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各有侧重,必须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组织与结构分析基础、材料性能与测试、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特色课程:有色金属材料生产、粉末冶金导论。
四、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见附表。
五、其它说明
(一)课内部分
课内教学安排见附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性实验:材料设计及制备(熔铸、粉末冶金、喷射成形),材料改性实验(塑性变形、相变与热处理、表面处理、强韧化处理),材料组织性能检测分析技术(物性、力性、电镜、金相实验技术)、计算机文字和数据处理。
第六期为兴趣选课阶段。学期末学生将决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为此了解自己感兴趣方向的基础课,同时,也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除必修专业基础课外,学生可自由选课。
第七学期分专业方向授课。5个专业方向课模块,学生可选定其中一个模块的4—8门专业方向课(最低学分要求l0—15)。如学有余力,可选听一个平行模块中的课程,根据学生意愿将学分和成绩记入成绩单。全校性文化素质选修课须选满8学分。
(二)课外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接受的知识在实践中逐渐内化为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订此课外培养方案。
1. 课外最低学分要求为18学分(附加学分)
2. 课外教学方式
●人文素质训练(必修2学分):
(1)社会实践活动(1学分):学生提交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答辩方可获得学分,培养社交能力。
(2)课外读书活动(1学分):除教学计划内所列课程以外的任何健康向上的人文社科、经管等方面书籍.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生提交读书报告,申请学分,系里分期分批组织答辩,通过答辩方可获得学分。
(3)通过自学和课外实验获取人文成果(2学分)——凡在全国性(或省)各类人文竞赛中获奖者,根据不同等级给予学分和相应成绩。
(4)文字表达能力训练(1学分):在校报发表300字以上文章10篇(100字以上消息2条折算1篇文章),或在地市级以上报纸发表300字以上文章1篇。
●自学讨论式课程(1学分,必修):教师不进行课堂讲授,只提出要求,开列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学生主讲,进行答疑、分析、总结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外科技实践: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获得成果,可取得学分和相应成绩:(1)工程设计成果(2学分)——凡在全国性(全省)各种设计比赛中取得各种等级奖者;(2)发明创造成果(2学分),发明创造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专利者:(3)发表科技论文(2学分)——在国际杂志、国内杂志或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者;(4)科研实践(1学分)。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某项科研任务,在其中独立承担一部分工作并提交相应报告的举生,由导师签署意见后,给予学分和成绩。
●掌握学科前沿(2学分,必修):材料学科前沿综述(讲座)——听五次以上国际国内专家讲座,并提交心得体会.查阅并翻译2篇最新学科前沿文献资料。
●计算机训练(1学分):计算机过级或编制具有一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经计算机指导小组验收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和相应成绩。计算机教学实行目标教学,主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环境。
●外语训练(1学分):GRE、TOFEL达到一定成绩和通过六级、校级以上外语竞赛取得名次者或提交1本原版书的外文读书报告可获得学分。
●管理能力训练(1学分):获得省级以上光荣称号或担任学生干部、组织的活动、管理的部门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身体素质训练:体育课外测试达标(3学分,必修),校级以上运动会获得名次(1学分)
●形势政策教育(每期1学分,必修):听形势政策教育课获得学分。
(三)其 它
1.总体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知识起点,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多方适应;创造多种条件,加强实践训练,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培养。增加教学计划柔性;形成以工程材料设计研究开发为基础,以金属材料制备加工为龙头,以工程创新设计为主线.重视工程实践环节的专业特色。
2.培养方案由课内教学计划和课外培养方案两部分组成,实行综合成绩单记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课内外培养成绩和学分。学生必须完成的最低学分为201.5学分,课内四年总学时2504学时,公共课、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占61.1%,专业方向课占9.6%,必修课比例为71.2%,拓展了基础知识面,加大了选修课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为实施高素质、强能力、课外教育多形式创造了条件。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2周,认识实习2周,生产实习4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周,综合实验2周,计算机实践4周,毕业设计18周,实验课20学时折算为1周,实践教学环节约占50周,占教学总周数25%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金属学实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相变与热处理、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改性,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