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 考研复试结束了一段时间,终于放松片刻了。本人本科三峡大学(不是什么211 985)2015年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工程(材料加工方向),最终成绩还算可以,总分428,政治71,英语二78,数学二133,专业课146.考研过后有很多感触,考研过程中也摸索出了很多个人认为还可以的学习方法,在此愿与各位考研人共同分享。对每篇经验贴都不要绝对依靠,包括本文也如此,虽然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不是什么科学,但是可以借鉴。 自从准备考研的3月份以来,我从未没做过与考研无关或者对考研无益的事。前期每天晚上大概10点回寝室在网上看这种经验贴,尤其是9月前,什么考研论坛,考研贴吧,小木虫论坛,上面的很多经验贴我都认真阅读过,看的多了,自然就明白考研的整体程序、整体规划了。所以我在考研期间对于哪一阶段该做什么,该完成什么心里一直很清楚,而且前人有什么好的经验,好的方法,还有教训,我都了解过。各门科目怎么学,什么时候开始,用什么参考书,我都心里有数。可以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考研的。阅读无数经验与教训,然后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事实证明这些方法也是正确的. 其他的话不再多说,正文开始。主要分为3部分,一、各科经验谈。二、作息安排。三各种问题 一、各科经验谈。 1.英语二(推荐视频:何凯文长难句,何凯文阅读,范猛阅读,王晟完型,许可风翻译和新题型)(推荐书籍:单词红宝书或新东方单词 文都长难句 何凯文阅读,张健阅读基础篇,张健英语一真题解析,新东方作文,蒋军虎英语二真题,蒋军虎英语二阅读80篇)
单词。英语首先背单词,就谈一下背单词的方法吧。我没报辅导班(个人感觉用处不大),刚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背单词,考研单词五千五,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后来看了各种经验贴后知道了一定的方法。方法简单归纳,就是:划掉认识的词,重复次数要多,速度要快,每次都捂住汉语意思。具体做法就是,拿一个小卡片或者一片小纸,然后用它挡住每个单词的汉语意思,看英语,如果一看就知道意思的,那么毫不犹豫的划掉它,这样下次看的时候就无需看这个单词了,节省时间。然后每个单词都这么干,捂住汉语,想汉语意思,不知道的就留着,然后把手移开,看下汉语意思,稍微记忆一下即可,然后立即看下一个单词。这里要注意,一定不能在一个单词上留太多时间,只在脑子里过一遍即可,要注重速度,而不是记住多少,因为你现在即使记住了,时间长了就会忘。所以前几遍只要对每个单词混个脸熟就行了,这样反复循环。我建议大家用艾宾浩斯方法背单词(不然厚厚的一本书看着头就大了)每一遍都要把认识的词划掉,大概到第7遍的时候,应该会达到至少一半的单词认识。我当时是3月正式开始复习,每天到自习室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单词书,背单词,那种划掉单词的感觉你们懂的。还要纠正一个误区,就是写单词,千万不要写单词,考研英语只需认识即可,如果你想在作文里用上你记住的单词,那么我想说你想多了。写单词很费时间的,我按以上方法已经把几百个个单词过了一遍,而你写的话能写多少,又记住了多少。所以说速度很重要,这种方法是长期性的,一旦记住了就不会忘,因为有无数次的重复,我的单词是一直背到考研前几天吧,一共至少过了50遍。刚开始每天时间长,后期每天十几分钟翻翻看看就行了。只要单词背熟了,阅读神马的问题不大。
阅读理解。很多人问什么时候做阅读,这个没有固定时间,而是与自己的单词量有关,一般来说,过7遍单词就可以练习阅读理解了。刚开始我用的是张剑的150篇(基础版),大概有80篇,每天一篇,大概俩月做的就差不多了。其实也没必要做完,50多篇就可以做真题了。刚开始要把文章都看完在做题,在看文章时你会发现好多当天背过的单词,如果你之前已经记住那些单词的话,那种感觉是极好的。做题后不要注重对了几个,而要把不认识的单词通通标注,顺便记一记,因为这时候你的主要任务还是单词。然后适当看看每道题的答案解析,了解下错在了哪就行了。做完张剑150这本书,后一阶段可能感觉时间很多,每天可以先做英语二上的真题(除作文和翻译外其余的都做)但是只做题不要看答案解析,大概的估一下分数,主要是把不会的单词记下来。其余时间做英语一上的真题阅读理解,刚开始做英语一上的真题,05年往后做。只是用来刚开始练习的,一天做一篇或者两篇吧,做完就可以看详解。这个阶段我用的是《何凯文的阅读》,用张剑的真题解析,只做阅读理解,从2005年往后做,后期如果觉得时间不够的话,最开始几年的就不用做了。主要用英语一的真题练习技巧和识记单词。做完就可以看英语阅读视频(推荐视频:何凯文的阅读,范猛的阅读)看完视频再开始做英语二的阅读理解,但是要一次4篇一起做,而且要掐时间做,要有模拟的感觉,在80分钟内做完就行,不认识的单词要特别记忆了,此时还是不要看解析(这阶段依然要每天过单词书,每天先单词,后阅读)。我用的是蒋军虎的英语二真题。英语二真题比较少,要特别珍惜。真题阅读我做了4遍,第一遍如上,主要突破里面的单词。第二遍是训练阅读速度,不要看解析。第三遍时,把阅读理解每篇文章挨个翻译在了一个本子上,每天两篇,翻译后再做题,这一遍感觉对每个单词又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长难句分析能力大大提升。第四遍时,重心就不是单词什么的啦,就要研究题了,研究每道题的答案是怎么选出来的,而且这一遍做题的方法也有所改变,以前都是看完文章的每一句话后再做题,这次以及以后都要先看题,然后对应的去看一段文章,然后选出答案,这叫做寻读法,准确率高,时间耗费少,这里方法的转变一定要注意,前期看文章是为了加深单词印象,后期是为了提升解题技巧,提高正确率。这中途需要一段适应时间。最后达到的效果可能是,没看懂文章,但答案却能选的出来,包括考场上也要有这种感觉。这就是第四遍做阅读理解,要搞清楚每道题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后来我还买了蒋军虎的80阅读详解,每天4篇,然后花一天时间研究,外加记单词。然后第五遍,我是把每道题的正确答案所在的句子画了出来,最后发现规律,基本都是因果句,主旨句,……,类型很多,自己可以看出来的,然后研究答案设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需要自己体会。
作文。作文尽量早复习,不要指望最后押题、背模板,那样会死的很惨。我作文是从9月初开始的,用的是新东方的作文,可以先看下逻辑结构再背,这样效率会很高。小作文背10篇吧,大作文用,9,10,11三个月时间背熟了8篇,是背熟,不是背了8篇。最终达到的程度就是无需想文章什么意思,即可背出一整篇作文,到了某一句,立即能说出下一句,随口就来。背大概8篇左右的大作文,就知道大概什么模式了,对后期的作文练习大有裨益。背一篇作文所需时间并不长,一般人最多3天就可以一篇,但是背熟并不容易,因此我用了三个月来背熟(每天只有早上背作文30~40分钟,早上从来没背过单词)这个阶段过后,我发现语感提升不少,这对于阅读理解好处也很多。做完这个任务,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作文的练习了,刚开始写写小作文,可以每天复习英语之前就写自己背的作文。其实也不用积累什么零散的好句子(积累了也不会用),作文主要是背,背的如火纯青的地步了,自然就可以任意套用了。后期一定要组织出自己的模板,和其他人,和辅导班不一样的模板,大概至少到12月初,要有自己成形的模板。后期打印几份真题的作文答题卡,模拟至少3遍作文,保证有极少的写错,涂写,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达到这些,作文就不会是低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就是考前会有各种辅导机构押作文题,我会告诉你作文不要相信任何押题,因为你有自己的模板。 新题型、翻译、完型。这三者一起说。英语二新题型很容易满分(10分),翻译也很简单,好多人没好好准备,我的翻译应该是至少7分。完型今年也很简单,好多人直接选20个A,只能得3分到4分,而我认真做了,时间好像用了15分钟左右。这三个题型的具体练习时间是在真题阅读第三遍之后,那时就可以把阅读放一放了,完型和新题型我做了一遍,翻译做了两遍。(之后再继续真题阅读第四遍)说实话,只要单词过关,完形填空一般至少能拿到6分,拿不到6分的只能说明你单词忘了好多。翻译要把翻译真题里的划线句子单词弄懂,考前两天再把真题中出现过的单词和短语看一看,拿个6到7分问题也不大。我在后期英语复习时间是最短的,复习精力主要集中在10月之前。最后模拟2014年真题时感觉很好,考场上也属于正常发挥吧。 最后说一点吧,英语除了上面说过的书外,不需要买其他书了,包括模拟题,我没买过,最后只用2014年的真题试了下手。一方面后期没时间,另一方面模拟题太难,与真题接近度为0。
总结一下:单词一定要捂住汉语意思、过的速度要快、重复遍数要多、划掉熟悉单词;阅读一定要前期先看文章再做题、后期寻读法做题、掐时间做题;作文一定要背熟8篇大作文、10篇小作文,考前模拟答题卡;新题型完型翻译一定要做一遍真题、考试时不放弃每一道题。 2.数学二(推荐视频:汤家凤基础班,强化班,陈文灯暑期强化班 李永乐线代强化班)(李永乐复习全书 汤家凤1800道题 400题 660题 汤家凤考场8套题 合工大最后5套题)
数学是我复习过程中花的时间最最长的科目,也是我感觉最有信心的科目。对于考研数学,我觉得两点最重要,一个就是总结,一个就是动手。自复习数学以来,我都是每天早上8点到11点半复习数学,从未变过,而且我的手从未停过,一直在写、算,这样对于常规题型、基本题型才能熟练的找到方法并用最短时间写出步骤。至于总结,好多人不知道总结什么,总结做题方法或思路啊。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把某一章的所有题型都在一个本子上罗列出来,然后总结各自的方法。我是这么做的:当第二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时,我会觉得它就是一类型题,然后我就在该题的旁边,用自己的话,简短的总结一下做题方法,该分几步去思考。当然主要指的是复习全书上面的题咯,因为毕竟复习全书在前期一直是主体。然后用方框把总结的这几句话框起来,这样第二次复习时就一目了然。而当我第三次或者更多次遇到同样的题型时,我就会去想自己总结的方法,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去看以前那道题的解题步骤。这样的话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一般来说,只要做好总结,勤动手,再加上后期严格模拟,就相当于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实战演练,那么考研数学来说就问题不大。 我的数学从3月开始复习,将高数课本过了两遍,线代课本一遍。具体做的方法是:高数课本,先看书,然后做课后习题,因为高数课本课后习题比较多,而且很多小题做法都一样,可以小题只做一半(单号或者双号),大题基本都做了。做题时把每道题的步骤都一步一步写了出来,做完每一小节,就拿着一本“高数课后答案”的书去对答案。建议大家也找一本答案,要有详细解析的,有的还有归纳总结,有的还有一些运算技巧,包括中途的一些实用的积分技巧,对前期很有益。然后对于做错或者不会的题,看一遍答案,自己再重新做一遍就行了。线代课本也是一样,但是课后题基本都做了,因为同济版线代上面的题都很不错,所以最好全做。也找一本有解析的答案书,做完对答案,稍微总结下。其实做课后题主要是为了熟悉知识点的。过完三本课本后,就开始了我的二李复习全书。这本复习全书一直做到了9月30号。期间的5个月,我把数二全书做了三遍。在第一遍做全书时,有很多不会的,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纯粹不会的、算错的用不同符号勾画起来,这样在第二次做全书时就比较有针对性,我在第一遍时基本每道题都标记符号了,但有的是算错的,有的是不会的,分清楚。第一遍如果有心得(就是各类型的解题方法)的话,也可以顺便在书旁总结一下。期间每一道题都不要放过,因为刚开始复习要全面复习,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否则到后期会发现有很多题没法下手,到时候就来不及补了。只有一道一道挨着做过一遍(这里是指自己做过,捂住答案做过,而不是看着答案理解,实在不会再看答案),才会感觉扎实、稳定。 做完第一遍全书,我立即开始了第二遍,这一次感觉有很大进展,依然对自己勾画的题一道一道遮住答案挨着做,写出全部运算过程。这一遍就要总结了,刻意的去总结出一些东西,我总结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遇到……时该想到……”、“……方法经常用到,这种思想要有”。结果在后期做真题时,我发现有很多自己总结的方法可以用得上,那种感觉真是极好的。暑假中期到刚开学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状态达到最佳,干劲十足。就按照自己的做全书的方法,用一个半月做完了第二遍,当时感觉很稳,很踏实,因为我每道题都是自己做过来的,只有实在不会的才看看答案,然后自己再写一遍。当然第二遍过后还是有好多不会做的,尤其在中值定理证明、积分的物理应用等方面基本还是没有头绪。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这几块儿内容,因为数二以前也是考过物理应用的,因为当时还有好多任务,所以就准备到后期做完真题了再来专门突破这几个板块,事实证明后来只剩中值定理证明题有些小问题了,因为这块实在变数太多了,总结到的东西很难用到,但是这块内容的常规题型、有规律可循的题型必须得会。
就在做第二遍全书的同时,我也开始做《基础过关660题》,每天晚上3个小时,每天40题,一共做了20多天,主要集中在暑假那十几天,当时每天真的很累,晚上3个多小时一直做数学,每天做完就晚上10点了,而且还得对答案,错的还不少,心理也备受打击,之后再看解析,适当重做一下。660要做两遍。做完后运算能力有很大提升,线代的技巧性的题很多,收获也很大。期间也要把不会的与会的算错的用记号分清楚。暑假中期一直到开学就这样白天看数学全书和英语,晚上做660题,当时真的是很累,但那种充实的感觉也很激励自己。还有就是建议660题不要做的过早,否则意义不大,至少过一遍全书后再做吧。实在没有时间的话,这本书也可以不做。差不多到9月初,660题也做的差不多了,全书第二遍也完了,就开始做汤家凤的1800道题,感觉当时数学是最有信心的,手上有使不完的劲儿。把全书看三遍之后才开始真题(不要抱着全书不放)
数学真题是最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浪费,至少要做到两遍。第一遍严格模拟,第二遍按照李永乐历年真题后半部分的讲解复习。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第一天模拟,第二天总结、做错题。到11月初,模拟完1999到2012的真题,后两年留作最后的模拟。模拟真题的这一个月是我考研历程中感觉最好、最爽的一个月,倒并不是因为我模拟的成绩好(真题最高有过140+,最低有过100+,平均115到135的样子)。 首先,数学真题要把1989到2013的全部都做(1998年以前的真题可以自己打印),因为1999年以前考过的很多题型近几年都会拿出来重新考查。但是1998年以前的出题风格、题量都与现在大有不同,所以就无需模拟了,直接做就可以。我在做真题时是这样的,开始第一天模拟一套真题,第二天研究完这套真题一般还有不少数学时间,就会去做1998年以前的真题,在规定的一个月内做完。期间把不会做的、做错的都勾了出来。因为98年以前的题都很直,不那么绕,所以做起来还算顺手,就稍微快点。至于1999年以后的真题,我是从2012年开始从后往前模拟的,因为我觉得刚看完全书,检测一下自己,就用了年份比较近的2012年(1999年的试题分数、出题风格与现在也不同),而且一个月连续做这么多套真题,到后来感觉就不如前面那么好,容易麻木,所以就把较近的年份放到前面。第一次做2012年的题就得了130+,这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有信心做下去。虽然后面也有模拟的很差的,能达到135以上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是也都挺过来了,仔细看看每道题到底错在了哪,哪个知识点不会还是不清楚,就去复习全书上查看相关的知识点甚至例题,这样就感觉自己又多了几份踏实,因为真正达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和目的。
其次,做错的真题题目反复做,反复做。因为往往第一次做错的,下一次还是不会做或者做错。错题至少做3次才不会犯错。而且这3次要相隔一段时间。真题就是要把不会的题也要熟练的自己写出其步骤。在做过大概5套真题后,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就比较清楚了,可以自己总结下每套做错的题涉及的知识点。我当时一共总结出几个薄弱知识点,并把它们记了下来,并做了每个题目突破的先后顺序,当时主要错的就是两部分,一个是高数的中值定理和微分方程的物理应用,其他出错的小知识点也都记下来了,之后也挨个攻破了。
然后做第二遍真题,按李永乐真题后面的解析部分,挨个每道题都自己做一遍,基本都会做,但也有算错的,第一次做错的就要更加用心了。第二遍真题时我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每天16-20页,总共大概300页吧,半个月左右完成。因为有的内容比较简单很快就能完成。比较难的内容可能会慢些。完成这些还要做1998年以前做错的题,但是比较少,需要一个礼拜吧。期间又把1999年以后的错题做了一遍,就到了12月了,所以算起来,我1998年以前的真题做了两遍,1999年以后的真题做了3遍,自我感觉还算可以。好多人把真题留到最后做,其实时间是不够的,而且真题需要研究,从10月份开始是比较适当的,或者再稍微早些也可以。但是还要保证全书之类的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所以就要有很好的规划。很多人11月开始做真题,也可以,这样的话就给后来的做模拟题时间很少了,几乎没有了。 再说说如何模拟真题吧。拿一张白纸做答题纸,把答案都写在上面。一般来说,自己模拟真题时最好要在2.5个小时之内完成,如果完成不了,速度上不去,考场上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想取得高分或者理想分数难度很大。真题做完(留两年的真题,考前模拟)然后就做汤家凤的8套卷,训练做题速度和查漏补缺。
只要前面的复习稳扎稳打一直走过来,两个半小时之内做完一套真题是没有问题的,我最快2个小时做完过,最慢3小时都没做完。每次模拟都是上午8点半开始,到11点结束,题比较难的话会给自己半个小时的检查时间,主要用来检查选择题和填空题。一般来说选择题和填空题出错过多的话,拿120分基本无望了。所以我会特别检查一下选择和填空,一般都能检查出错误。尤其是填空题,计算稍微一出错,就丢4分,选择题因为计算量不大,到后期针对不同的题也会有特殊方法去筛选出答案。再提一点,数学要有针对自己的目标分数做出不同的努力,一般来说,数二要想考到135分以上,那么必须达到四点:1.对每个知识点都很清楚,包括一些生僻知识点2.常规题型必须保证非常熟练,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来。3.后期必须突破2个专题:一个是证明题,一个是物理应用和几何应用题。4.做适当的模拟题(8套左右),以保证知道如何应对难题怪题。 如果目标分数在120分以上,那么对于基本题型和常规题型必须达到熟练,然后加上几次模拟就问题不大。我当时目标就是130~140,按照上面方法做了,考试感觉做的很顺利,没有一道题卡住过。
接下来就剩下模拟题了,我当时计划是12月份大概完成13套模拟题,两天一套。但最后一共做了10套,不过感觉8套左右就差不多了。模拟题的选择,我用的是《汤家凤绝对考场8套卷》和《合工大超越5套卷》(这个只做了两套)。根据我看的那么多的贴子的经验,一个结论就是李永乐400题不适合一般人做,因为太难了,计算量太大了,不过我也没做过,只是听前人说,所以根据前人的推荐就买了汤家凤的和合工大5套题。题目质量还算不错,个人感觉汤家凤8套卷难度适中,适合考前模拟,不会难到打击自己的程度,和真题难题数量差不多。我做完这8套题,发现分数都不是很高,还是在120+的居多,而且每次的中值定理题基本都做不出来,后来就专门找了一些有关微分中值定理总结的题和结论来研究,总算有些门路。所以说每年不一定考哪些题目,我们能做的只有全面复习,重点把握。之后距离考试就没几天了,就把合工大模拟题做了两套,分数都是110+,不过也没在意分数,只是把不会的和做错的研究透之后,又把相应知识点复习了一遍。
需要说明的是,在做模拟题期间,由于是两天一套,第一天模拟,第二天研究,所以第二天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这样就可以继续反复做真题里的错题了,做完的话就做做660题里的错题,总之每天上午的3个半小时,手一直没闲着,后来对真题已经非常熟悉了。
到最后几天真的叫做心力交瘁啊,不过对数学的感觉依然很好,感觉除了特别难的证明题,其他的题一上手大概都能知道考的什么知识,考的什么技巧。听网上有前辈说考前几天不要做模拟题,要保持对真题的渴望感,因此就没有再做其他模拟题了,就把以前总结的小技巧大概翻看了一遍,又把自己认为忘了的公式、较为冷门的知识点过了一遍就准备上考场啦。最终133成绩还算行吧。。。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前期很多人在看全书的时候,一遇到看不懂的就立即问周围的同学,我想说这种习惯是及其不好的,影响了周围同学不说,还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说实话,全书上的东西已经很详细了,只要自己稍微动动脑筋,翻翻课本,基本都能看懂,只有极少数看不懂的,可以当时把它勾画起来,等到你看到后面自然就会懂了。我当时全书一共有多处看不懂,就记在了目录上面,后来发现直到做第二遍全书时忽然就懂了。那种懂是真的懂,不容易忘。到最后只有一处实在不懂了,就拿那道题问理学院的老师。总之就是不要总问别人,自己先想,那样想出来的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