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考研情况介绍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8日,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大建有中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设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有18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博士研究生3445人,硕士研究生7073人,普通本科生29248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15日,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的材料学科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学学科于2002年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7年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材料加工工程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依托本学科建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2014年入选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经过近九十年的发展,本学科保持了金属材料领域的优势,在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形成了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材料先进制备与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各向异性理论与技术等。 本学科现有教师16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5人,留学回国人员50余人。 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4个本科生专业和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研究生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778人,其中本科生1586人,硕士研究生708人,博士研究生484人。 最近5年,学院各类科学研究经费达10亿元,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6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达到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00篇,EI收录12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2部。最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其中有20余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成果,应用在相关企业进行了产业化。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法国Metz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关系。 材料考生可报考的专业及单位 目前,材料学院2015年从材料与冶金学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可报考的专业学术型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型为材料工程。 另外介绍一下秦皇岛分校的情况,2017年起秦分校单独招生。关于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作为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学校自1987年创建以来,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承担“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环境优美清新,生活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分院和7个学院,33个本科专业。目前在17个学科招生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32人,教授、副教授172人,专任教师5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3%;双聘院士3人。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985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百项。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与美、英、德、日、韩等多个国家的近30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机遇,以东北大学优势为依托,充分利用分校区位优势和办学资源,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从教学力量到科研条件,从管理制度到生活服务,从质量控制到创新创业都已建立起一整套制度规范,作为东北大学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上与东北大学实行“统一课程体系,统一培养标准” 。 实验室介绍: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冶金行业高等学府——东北大学,是我国轧制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王国栋院士。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金属材料高质量、低成本轧制过程,材料成型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工过程材料组织调控和性能优化,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EPM)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EPM),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99年初与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共建的“宝钢-东大材料电磁过程联合研究中心” 。2002年6月,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成为“辽宁省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电磁冶金辽宁工程实验室;2012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东北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之一。 实验室以国际新兴的前沿学科——材料电磁过程为研究方向,重点突出超导强磁场这一最新研究手段,围绕强磁场和电磁场下钢铁材料冶金过程、轻合金组织调控、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与控制、特种材料合成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备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在本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之一。主要研究方向:钢电磁连铸、有色合金电磁连铸、强磁场材料科学、材料电磁过程仿真与控制等。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TM)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实验室依托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实验室主任由左良教授担任,卢柯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以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的表征、设计、控制及相关高新材料研制为主要特色,紧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材料织构与各向异性表征、材料织构与微结构控制、各向异性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各向异性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等四个主干研究方向。各方向研究内容紧密衔接、相互支持,涵盖了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领域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电介质与电解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应学校的发展要求而申请并建立的。实验室以电介质与电解质类材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电池及固体电解质、发光材料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薛其坤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齐西伟教授。目前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36人,实验室面积1800平方米,五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3台,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500万元。 新材料研究所 新材料研究所坐落于秦皇岛,依托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研究所始建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现已初步建成一个科研仪器设备日趋完善、研究人员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持续提高的科研教学平台。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铁电、压电和介电陶瓷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铁氧体、多铁性及无铅压电材料,稀土发光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等。研究所设有:功能陶瓷及器件研究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和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室。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材料科学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基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两地五区。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72亿元,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占地3500亩,正式职工3137人,其中科技人员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320多人,博士、硕士600余名。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由具有较强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若干产业化公司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已经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领域,组建了15个研究所及中心,建设了23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及平台,共获得1100余项科研成果奖和1045项专有与专利技术。同时,研究院加强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工作,共开发试制新产品10000多项。还十分注重科技产业化进程,发起组建了28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2015年全院综合收入94.33亿元,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等殊荣。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秦分校)工作说明 按照学校相关部署,自2017年起,秦皇岛分校(详细情况详见附件)作为东北大学一个单独的二级学院列入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现将招生及其他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网上报名: 考生报名时报考院系一栏选择“秦皇岛分校”,之后从报名系统中看到秦皇岛分校招生专业目录,然后选择专业、研究生方向和考试科目。 二、考试工作: 初试相关工作,按照国家要求统一组织安排。复试安排在总校(沈阳)进行,面试工作在总校指导下由分校具体组织。 三、复试录取: 统筹总校学院各专业与分校各专业招生计划,统一划定专业复试分数线。复试结束后,依据考生报考时志愿分别排队,确定总校学院各专业与分校各专业拟录取名单。具体情况届时请按照复试方案执行。 四、其他: 1、秦皇岛分校录取考生课程学习、论文实验等培养环节均在秦皇岛分校进行,学位授予过程由东北大学总校负责。 2、秦皇岛分校单独列入招生简章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时需到秦皇岛分校报到。秦皇岛分校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东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分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分校的管理细则。 3、秦皇岛分校硕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评定按照《东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实施方案(试行)》执行。其中学业奖学金第一次评定按入学成绩确定,第二次评定根据参评人数由总校下达具体名额;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命名奖学金的名额由秦皇岛分校招生学科所属二级学院进行分配。 4、秦皇岛分校单独列入招生简章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由总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总校的毕业证书。 5、秦皇岛分校联系方式 联系人:薛鹏 联系电话:0335-8078010 初试参考书 专业代码 | | | | | | | 01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02先进金属功能材料 03材料设计、表征与模拟 04新型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 05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29材料科学基础 | | | 01材料设计、表征与模拟 02材料成型理论与工艺 03高技术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 04高性能结构与功能材料 05铸造技术、焊接技术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35金属学与热处理 | | | 01轧制理论与减量化轧制技术 02轧制过程自动化 03材料成形过程组织性能模拟、预测与控制 04有色金属先进成形理论与技术 05近钟成形凝固技术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 ④830材料成形力学 | | 829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 李见,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 《材料科学基础》 胡赓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 835金属学与热处理: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 崔中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 830材料成形力学: 《金属塑性成型力学》(第二版) 王平,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