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本科毕业,大四下半年是我收获的季节。从立志考研到考研的大半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所有的预期:成绩以及心仪的导师,同时收获的是自己内心的锻炼,那种历练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但是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
如果你问我考研难吗,我没法回答。虽然我考研成绩不错,但是我也经历过等待成绩的煎熬,我也不会笑称考研很容易,当然也不会故意夸大难度。这场战争因人而异,如同小马过河。
如果你立志考研,我想先问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你喜欢做研究吗,上研之后什么打算。一个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很多时候是需要经历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正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之后就努力实现它,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个人感觉,人生就是一种经历,经历无所谓好与坏,无所谓对与错,也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才敢于尝试,即使失败了也只是说明自己不适合这条路,这些经历都比一眼看到自己退休生活的方式强。人最忌讳的是:面前有两条路,走了其中一条却总是想着另外一条路的好。
工作的事情我不清楚,没有话语权,但是我知道上研的方式也是工作方式的一种,你的工作就是研究生课题,你能够把自己分内的学习和课题搞定,就说明你的工作能力不差,工作之后也会有理想的发展。换言之,上研两年半到三年,你需要努力的去学习去体会去收获研究生该收获的东西,最起码要有自己的idea,即使这些idea在后面的论证中是错误的,但是这是你收获的一个过程,也是老板们希望的,如果你只是按照老板的想法去做,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研究生去做,一个高中生完全可以胜任,所以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们老板的一个观点是:“这个材料你做出来了,性能好,为什么好?性能不好,为什么不好?能不能改进?怎么改进?你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这才是一个研究生该有的生活”。idea的产生是需要积累的,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你不可能有好的idea,需要你去积累大量的论文,材料,当你清楚该领域已经做到什么层次了,遇到什么瓶颈了,目前已经采用了什么解决方法了之后你才能提出让大家信服的idea,而不是你做了大量工作之后你发现:原来这个技术在20年前就有人尝试而且证明不行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论文积累对于后面的实验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切记。
分析问题一定要深入,针对某个问题你可以下很多文章,在大量的文章的积累上面你就有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解释方式,甚至是理论模型。实验可以少做,但是理论解释一定要深入,这是研究生该有的一个要求。
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你做的好了大家都会来找你,你说自己做的好但是不出成果,大家都不会去找你的,做研究要踏实,引用我一朋友的话就是:成功只是优秀的副产品。关于这一点我非常欣赏我的老板的价值观。现在你可能会顾虑自己做的东西与以后的研究不相关,意义不大,其实这个是没有关系的,你现在锻炼的仅仅是你的科研能力,等你毕业之后这份能力会一直陪伴你,挖掘课题研究课题完成课题,这是一份基本能力,而不是你干的那一点点工作。材料学的研究其实是介于物理学和机械学科之间一个尴尬的学科,但是还是需要有这样一帮材料人去做这部分工作。材料人本科毕业基本很难从事研究领域,主要是因为没有受到系统的锻炼,专业知识匮乏。材料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每一个分支都会延伸出很多问题,只有你将该方向的问题研究到极致,你就是领军人物。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各个领域都是如此,但是你看每个领域的上层人才总是少数,当你做到极致你就是最优秀的,大家都会围在你的周围。如果研究生的课题成果能给自己巨大的成就感,喜欢继续钻研,那就继续下去,什么年龄,什么金钱都是会有的,干嘛那么着急,正如我上面说的这样的经历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但是一定要认清自己。
交流很重要,课题相关的不相关的都要交流。知识是相通的,别人的验证方法可能会给自己很大的帮助,慢慢体会。选择导师也很重要,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了。
这两年我收获很多,这得益于实验室的平台的支撑,自己导师和协助指导老师悉心指导,师姐师兄们的关怀,我是幸运的,从决定考研那天起。材料人也已经成立两周年了,也希望我现在的这些想法给师弟师妹们些许帮助,一丝一毫足矣,也许几年之后再看的话可能会比较可笑,但是这也算是成长的痕迹吧。 碎碎念先到这里吧,轻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