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我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16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23个(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美术、戏剧)、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审计硕士、教育硕士、护理硕士)。全日制招生规模约4000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100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1900人左右;非全日制招生规模约1400人。完成学业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全校拟接收推免生约2000人,长学制转段约110人。 二、全国统考的思想政治理论、数学(一、二、三),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一、英语二、日语、俄语,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科目一般由我校自行命题。 三、在复试阶段,我校将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一般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并对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进行测试。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需另外加试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为简化程序,方便考生复试,请考生在注明报考院系、专业的同时,注明研究方向。 在复试阶段,还需进行体格检查和资格审查。参加复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照片一张(近期、免冠、一寸、彩色或黑白)、准考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照片一张(近期、免冠、一寸、彩色或黑白)、准考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身份证及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全国统考 1、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c. 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这类考生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本科结业生、获得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d.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5)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教务处或学工处同意;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报考;境外学历人员应在报名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培养单位的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2、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0日——31日(具体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3、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网上报名时请注意查看报考点公告。 4、现场确认地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名点。 五、单独考试 1、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其他院系都不接受单独考试。 2、报名条件 (1)必须在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成为业务骨干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业务优秀者亦可。 (2)必须由考生所在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推荐,只能报考原单位定向培养,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3、报名手续 先于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再于省级教育招生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到我校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时请注意查看报考点公告)。请准确填写考试科目代码(业务课代码与统考科目代码相同,公共课代码为:政治111,英语241,数学一、二605,数学三606)。 4、考试安排
时间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定时间相同,地点由南京大学安排。 六、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硕士学位项目 1、自2006年开始,南京大学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招收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生,学制2年。 2、考试方式:全国统考、推荐免试。 3、报考条件:学士学位获得者(含能按时取得学士学位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新TOEFL成绩100分及以上或雅思7分及以上;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 4、招生人数:25名。 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1、我校参加教育部等五部委组织实施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计划招收约60名硕士生。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将分别划线,汉族考生录取人数不能超过当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录取人数的10%。 2、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保证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3)身体状况符合我校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c. 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这类考生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本科结业生、获得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d.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5)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教务处或学工处同意;在录取当年9月1日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报考;境外学历人员应在报名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培养单位的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1、报考条件 一般而言,符合全国统考(含推荐免试)或单独考试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而且不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但是: (1)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毕业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2)法律硕士(非法学)要求:非法学专业毕业(法学专业即学科代码【0301】的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法学)要求:法学专业(必须是法学专业即学科代码【0301】)的毕业生才能报考)。 2、录取类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可以非定向或定向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定向培养。非定向研究生通过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研究生回原单位工作。 3、报名手续 按照全国统考或单独考试的办法于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再于各省级教育招生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到相应的报名点现场确认信息(网上报名时请注意查看报考点公告)。 4、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南京大学以下专业学位招收非全日制:审计硕士、会计硕士、MBA(含EMBA)、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MPA、戏剧、美术、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管理、工程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化学工程、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具体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学制等信息详见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不转户口、档案,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九、培养费用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我校具体收费标准参照教育部及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1、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 按物价部门批准或备案标准收取,其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专业共4.4万元,其他专业8000元/年。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按物价部门批准或备案标准收取,其中会计硕士(全日制攻读)共6万元,工程硕士(软件工程)共4万元,艺术硕士(戏剧)共6万元,艺术硕士(美术)共4.5万元,其他类别、领域1万元/年。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待定) 根据省物价局相关规定,以录取阶段财务处收费通知为准。 十、奖助体系 南京大学对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新入学硕士研究生设立“助学金”,每月500元/人;同时设立三个等级的“学业奖学金”,奖额为每年6000—12000元/人;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教育部设有“国家奖学金”,额度20000元/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此外,学校设有各项冠名奖学金和“助教、研管”岗位;全日制研究生还可申请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国银行校园地国家信用助学贷款)。 十一、其它事项 1、我校学术型硕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基本学制2—3年(具体由有关院系确定,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我校从2017年将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研究生,具体政策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4、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请及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如未通过检验,须及时进行认证,并在现场确认时向报考点递交认证报告。在招生单位核查报名信息时,须向招生单位递交认证报告。 5、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答卷均不予评阅。 6、报考非定向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档案;报考定向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和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定定向协议。 7、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定有关协议,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材料专业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备注 | 034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电话:83594668) | 130 | | | 全院学术型招生人数共55人。本院系所有专业都不接受单独考试。 | 080300 光学工程 | 16 | | | | 01 (全日制)固态激光工程与应用
02 (全日制)量子信息工程
03 (全日制)光通信系统关键器件及其应用
04 (全日制)光伏技术及应用
05 (全日制)光传感及检测技术
06 (全日制)微纳光学
07 (全日制)液晶光学器件
08 (全日制)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光子学
09 (全日制)量子光学
10 (全日制)非线性光学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69 光学原理 或 979 工程光学 或 981 光电子技术 或 98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复试科目:3401 光学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选择答题);3404 面试 | 光学原理:《光学》(第三版)高文琦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现代光学教程》苏显渝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工程光学》郁道银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光学:《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学与光子学的原理及应用》,卡萨普(S. O. Kasap)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赵燕南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光学》(第三版)高文琦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现代光学教程》苏显渝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工程光学》郁道银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赵燕南等,清华大学出版社。《光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朱京平编著,科学出版社。 |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 | | 01 (全日制)介电超晶格及其微结构材料与器件
02 (全日制)介电铁电薄膜与集成器件
03 (全日制)人工带隙材料
04 (全日制)全氧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
05 (全日制)纳米材料与纳米电子学
06 (全日制)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07 (全日制)微结构材料的设计
08 (全日制)材料设计中的高性能计算
09 (全日制)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
10 (全日制)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组装
11 (全日制)低维纳米材料的高分辨表征
12 (全日制)纳米光子学材料
13 (全日制)半导体超晶格和光电器件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39 材料物理基础 或 848 材料化学基础
复试科目:340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化学等);3404 面试 | 材料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物理概论》讲义(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工程系);《固体物理》黄昆、韩汝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化学基础:《化学原理》讲义(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詹姆斯·谢弗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美]Stephen A.Campbell 著,曾莹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材料的特征检测》E·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张其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能源科学导论》,黄素逸,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化学原理》第三版,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32人。 | 080502 材料学 | | | | | 01 (全日制)储能材料与电池工程
02 (全日制)光催化能源和环境材料工程
03 (全日制)微电子互连材料与新型金属薄膜材料
04 (全日制)功能聚合物材料
05 (全日制)纳米印刷与纳米结构制备
06 (全日制)聚焦离子束微加工技术
07 (全日制)扫描和透射电镜显微术
08 (全日制)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
09 (全日制)新型发光材料
10 (全日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工程基础
11 (全日制)新型复合涂层材料
12 (全日制)生物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
13 (全日制)生物分析与传感技术
14 (全日制)液晶材料与光学器件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39 材料物理基础 或 848 材料化学基础
复试科目:340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化学等);3404 面试 | 材料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物理概论》讲义(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工程系);《固体物理》黄昆、韩汝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化学基础:《化学原理》讲义(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詹姆斯·谢弗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美]Stephen A.Campbell 著,曾莹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材料的特征检测》E·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张其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能源科学导论》,黄素逸,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化学原理》第三版,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32人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 | | | | 01 (全日制)纳米压印
02 (全日制)微纳加工技术
03 (全日制)原子层沉积技术
04 (全日制)晶体生长技术
05 (全日制)畴工程学
06 (全日制)分子束外延技术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39 材料物理基础 或 848 材料化学基础
复试科目:340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化学等);3404 面试 | 材料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物理概论》讲义(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工程系);《固体物理》黄昆、韩汝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化学基础:《化学原理》讲义(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詹姆斯·谢弗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美]Stephen A.Campbell 著,曾莹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材料的特征检测》E·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张其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能源科学导论》,黄素逸,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化学原理》第三版,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32人。 |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 7 | | | | 01 (全日制)生物医学影像与仪器
02 (全日制)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03 (全日制)分子工程与纳米医学
04 (全日制)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
05 (全日制)生物医学信息与系统生物学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49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复试科目:3403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内容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医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普通化学);3404 面试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安德勒 (John D.Enderle) (作者), 布龙齐诺 (Joseph D.Bronzino) (作者), 封洲燕 (译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安德勒 (John D.Enderle) (作者), 布龙齐诺 (Joseph D.Bronzino) (作者), 封洲燕 (译者),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医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 ,张镇西课题组翻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Medical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edicine, Taylor Francis Group, Harry F. Tibbals,CRC Press, 2010)。 | | 085202 光学工程 | 24 | | | | 01 (全日制)激光工程
02 (全日制)量子信息工程
03 (全日制)光通信系统关键器件及其应用
04 (全日制)光伏技术及应用
05 (全日制)光传感及检测技术
06 (全日制)微纳光学
07 (全日制)液晶光学器件
08 (全日制)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光子学
09 (全日制)量子光学
10 (全日制)非线性光学
F0 (非全日制)激光工程
F1 (非全日制)量子信息工程
F2 (非全日制)光通信系统关键器件及其应用
F3 (非全日制)光伏技术及应用
F4 (非全日制)光传感及检测技术
F5 (非全日制)微纳光学
F6 (非全日制)液晶光学器件
F7 (非全日制)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光子学
F8 (非全日制)量子光学
F9 (非全日制)非线性光学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02 普通物理一(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或 869 光学原理 或 979 工程光学 或 98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复试科目:3401 光学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选择答题);3404 面试 |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光学原理:《光学》(第三版)高文琦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现代光学教程》苏显渝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工程光学》郁道银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光学:《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赵燕南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光学》(第三版)高文琦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现代光学教程》苏显渝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工程光学》郁道银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赵燕南等,清华大学出版社。《光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朱京平编著,科学出版社。 | 专业学位,学制3年。本专业全日制招收17人;非全日制招收7人,定向培养。 | 085204 材料工程 | 51 | | | | 01 (全日制)人工带隙材料与器件
02 (全日制)全氧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
03 (全日制)信息薄膜材料与器件
04 (全日制)纳米薄膜与涂层技术
05 (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与工程
06 (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7 (全日制)微纳加工技术
08 (全日制)材料设计与计算
09 (全日制)功能聚合物材料
10 (全日制)生物分析与传感技术
F0 (非全日制)人工带隙材料与器件
F1 (非全日制)全氧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
F2 (非全日制)信息薄膜材料与器件
F3 (非全日制)纳米薄膜与涂层技术
F4 (非全日制)新能源材料与工程
F5 (非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F6 (非全日制)微纳加工技术
F7 (非全日制)材料设计与计算
F8 (非全日制)功能聚合物材料
F9 (非全日制)生物分析与传感技术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39 材料物理基础 或 848 材料化学基础
复试科目:340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综合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化学等);3404 面试 | 材料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物理概论》讲义(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工程系);《固体物理》黄昆、韩汝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化学基础:《化学原理》讲义(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材料科学导论》冯端、师昌绪、刘治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化学原理》王恩信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詹姆斯·谢弗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美]Stephen A.Campbell 著,曾莹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材料的特征检测》E·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张其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能源科学导论》,黄素逸,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化学原理》第三版,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专业学位,学制3年。本专业全日制招收38人;非全日制招收13人,定向培养。 | 官网链接:http://grawww.n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