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逛论坛的时候,看到top帖里有一则是说,浙大太黑了。看完,浏览了下面的评论,感觉有点愤愤不平。没在论坛发过贴,今天写这个,也不是为了批判什么,只不过,我亲身经历过考研,也认识许多选择二战、三战的研友,一直都觉得,我们在选择考研学校的时候,都是比较盲目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于很多跨校考生来说,完全不了解学校招生的特色,走了不少弯路。
首先,对于34所,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比如复旦、上交、北大、厦大(其他学校不是特别了解,但北京上海地区类似)这些学校,一般考生会卡在专业课上,虽然看起来90分就能过线,但真正能够拿到90分以上的人不多。这并非偏向本校考生,只不过,这些学校对于专业课的要求更高,除了参考书上死板的知识,你还需要了解这个领域前沿的东西。而浙大,不会卡考生的专业课,只要你能够将参考书吃透,考一个高分是很容易的。我当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因为是跨地区、跨学校,最担心掌握不了专业课的度,所以,选择了相对而言,专业课考试较容易的浙大。但是,考浙大必须要英语底子过硬,从今年的复试线来看,最高的管理学院,英语线划到了65,所以,英语不太好的同学要慎重。曾经有一年,总分过院线的有120多个,英语60的线,刷掉了60多个人,包括390+。我当时考研,客观题考完对过答案,只错了2道阅读理解,其他客观题扣分加起来不超过10分,英语翻译跟写作底子也不错,估自己能考80,结果成绩出来只有70,可见浙江省在主观题目的阅卷很严格。浙大的复试是很公平的,因为参加完复试以后,你就会发现,复试的程序是透明的,有的学院甚至会将复试的每一项打分公布在网上。
第二,浙大从今年开始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今年分数线普遍升高的原因就是如此。至于招生名额,实际上在招生目录中都明确注明了每个专业招生多少,推免比例,考生可以自己推算。是什么培养模式的改革呢?我们知道,近几年专业学位的硕士越来越热门,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2015年前,中国是想实现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1:1的比例(国外模式),浙大也在今年缩小了统考生的科学硕士名额。至于原因,是很尴尬的,因为很多考生考研只是为了文凭或者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不是为了考学术,然而现有的培养模式都是普遍的学术导向,对于想工作的考生来说,学习的很痛苦,而且不能获得进入职场必要的训练,这对学校和对考生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浙大未来几年,可能不再招收科学硕士,而是招收5年制直博生专攻学术型人才培养,2年制专业硕士专攻职业导向人才培养。所以,考生要密切关注每年的招生动态,同时,尽可能想清楚自己考研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做学术,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第三,我想为浙大说句公道的话,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一名浙大人。在之前的帖子中,有人留言说浙大是最会吹牛的。我不知道,这因何而得这样的结论,难道是因为近几年浙大的排名是全国第一的原因?首先,我觉得,排名第一第几都是无所谓的,那个排名也不是浙大自己做出来的。浙大一直在追求自我完善,第一的称号只不过是对努力成果的一种肯定,不是她追求的东西。其次,这个排名的依据不是信手拈来。国外衡量大学实力有三个指标,具体不太记得,一个是学术在国际期刊的发表论文的引用率(代表学校的学术成就,学校就是做科研的地方,科研能力强自然是一个指标),一个是校友捐赠(如果校友在母校有着美好的回忆,自然会怀着感恩之心回报母校,否则,即使自己再富有,也不会想回报母校的),还有一个忘记了,反正浙大在这些指标上,都是在国内遥遥领先的。但是,之所以撼动不了清华北大在百姓心目中的绝对大佬地位,主要是因为历史积淀不够,社会声誉不够。这当然就是浙大的劣势所在。
第四,我觉得,浙大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就举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为例。有一次我半夜肚子疼的厉害,去医务室灯是关的,后来竟然在门口发现了急诊铃,按过铃之后,果然医生给我开了门,从挂号,到开药,到挂水的医务人员都在。而且,早上7点多的时候,一个有羊癫疯晕倒的女生被保安们送到医务室,当时他们拨120,外面医院的救护车先到了,这些人就想把学生带走,但是护士长坚决不肯(当然,那个时候,已经对这名学生做了初步的急救,无大碍,但仍需到医院观察),她说的那句话,过了半年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这是我们浙大的学生,你们把她拉走了,我们找不到人怎么办。我们的救护车马上就到了,学校还有医疗保险,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多花钱。”(浙大校医院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有很多专家)。
我只想说,你不了解浙大,就不要随意去抹黑她。同样的,也不要去抹黑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保有一颗大度的心灵,才会坦然面对许多事情。
读研不是唯一的出路。研究的精神,在学习、工作、生活是相通的。
因人而异,有的人拥有2年的工作经验会比2年在学校的时间收获更多。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最重要。
在此,祝愿所有有志读研的童鞋,能够进入理想的院校。
原帖地址:http://bbs.kaoyan.com/t4195057p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