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前身“金属物理”始建于1960年,“十•五”建设期间, 已经发展为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硕士点和“材料物理”、“材料化学”2个本科专业的学科点。所在一级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和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工委认定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与校内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有色冶金”、“凝聚态物理”等博士学位点形成了紧密相连、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学科群。在学科群的强势带动下,本学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原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六个学科研究方向: 1 金属材料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 2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与应用 3 有色合金微合金化理论与应用 4 相变与特种功能材料 5 杂化材料设计与化学组装 6 金属注射成形流变学及过程物理化学 十五建设以来,新增国家和部省级科技项目65项,其中国家高新工程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7项,科技部创新基金2项,国家攻关项目5项,其他与国防有关的材料类项目23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科研进校总经费3012万元。“十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7项。本学科点还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办了“长沙升华电子材料”、“长沙中工新材料”和“湖南英捷高科技” 3个学科性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化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制的“大功率调频调速异步牵引电动机铜合金转子部件”和“钨铜电子封装材料”2个产品分别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建成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军用新材料的中试基地,研制的多种军工新材料已应用于国防重点型号。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发表了学术论文370余篇,被SCI、EI检索216篇;和本校“材料学”学科一起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5次,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邀请和接待国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和进行合作科研25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本学科点已成为我国有色、稀有金属材料基础理论与高技术新材料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十五”期间,建成了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检测、微观结构表征3个实验室和“材料化学”、“电子封装材料与器件”2个研究所。本学科点现有6000M2的工作与实验用房,固定资产1800万元,100万元以上设备有理学D/MAX 2500VB X射线衍射仪、Sirion 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和Tecnai G2 20 S-TWIN透射电镜等。这些实验室、研究所和大学科技园的学科性公司为本学科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构建了学科建设平台。 “十五”建设以来,在本学科点的基础上,学校自主设置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生物材料”2个博士学位点。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及实验研究人员56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高职称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教育部和湖南省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人。 根据《中国大学评价》提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公布的结果(http://edu.qq.com/a/20040322/000102.htm、http://edu.qq.com/a/20040322/ 000099. htm),本学科点材料物理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于2003和2004年连续2年分别居全国35个和42个同类本科专业的首位。 本学科点已成为我国有色、稀有金属材料基础理论与高技术新材料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师资队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