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木虫转来的,给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学申请公派时做些参考:
写一写申请出国读博的心得和体会,心中颇为忐忑。目前,我拿到了德国wuerzburg大学的读博邀请函(相当于有条件的入学通知),拿到7月11号公布的第二批CSC(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奖学金,可以在秋风送爽的九月注册。而在5月30号,参加了比利时Ghent大学的一个视频面试,发邮件致谢后,被告知录取了面试的第二名,而本人列为第3~4名,无缘ghent。因此,我的状态是基本定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在EECS隐版(信科软件出国版)担任版主期间,版内出了不少牛的offer,同时,见证着公派路上环科的Amanda成功申请K.U. Leuven和Liu yefei申请慕尼黑大学的化学博士。写这篇文章,是我浮沉申请路上的经验和贴士吧。
申请初体验
硕士生出国读博,如何选择国家?先看学制,欧洲大陆3~4年,澳洲3~4年,美国5年,英国 3年(前提: 有英国一年的硕士学位);日本3年,新加坡5年。再看对英语的要求,
关于如何选择国家,个人倾向于欧洲大陆,因为德国、法国等国家科技发达,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对教育制度、科研模式等的耳濡目染,肯定很有收获。请参考小木虫论坛(emuch.net/bbs,下称小木虫)上的帖子《对公派所需英语成绩问题、非211高校资格以及为何推荐去欧洲等问题的7条重要答复》和《为什么去欧洲不去美国》。
对于了解具体学校,可以参加校园宣讲会: 德国高校校园行,英国高校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日本早稻田等,相关通知请关注出国版面、人事处网页。还有部分留学培训、中介机构的宣传,可以持保留意见的听下,进行概况的扫盲。对于了解德国博士项目,可参阅欧版帖子《如何在德国做博士》。
如何选择院系和导师?一个大牛的导师,一般担任领域学会的委员、国际会议主席、重要期刊的审稿人,因而,很容易发表牛的文章。加入这样导师的课题组,会亲历发高质量文章的过程,给自己以后的学术或企业生涯,增加科研阅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读博期间,想继续从事硕士阶段的研究的话,选导师是最简单的。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本领域的主流课题组,找到自己最想师从的教授。
如果本组的教授与之有合作关系或有海外研究经历,那么恭喜你了,通过本组教授的推荐,很容易的拿到理想的录取通知,这点可以通过本组的师兄师姐出国联合培养、读博等来体现。
申请读博之初,要给自己找到理由,即为什么要出国读博士?这是申请博士职位要提交的文件,如动机信(motivation or application letter),同时,也是在视频面试中,外方教授要你回答的问题。通常,可以表达教育质量高、学术氛围好、发表文章有影响力等来回答;当然,可以跟其他地区加以比较。
找到理想的学校和教授,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是“陶瓷”。如何发出第一封email并得到有效的回复?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通过发email,曾得到德国HZB、澳洲UNSW的老师的认可,前者电话面试时同意给我发邀请函,后者给我发了电子版的邀请函,支持我申请CSC奖学金。我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强化自身的硬件条件:成绩单、出国英语和文章。本科成绩单木已成舟,研究生的成绩,可以通过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来尽量的拉高一下分数;英语成绩越高越好;要有一篇第一作者的期刊或会议文章,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如果在大项目组从事硕士学习的话,帮师兄师姐做实验,可以幸运的有署名文章,像我,第4、5、6、6作者的文章各有一篇,也是对申请有辅助作用的。其次,打造自己的申请材料包,包括CV、本硕期间英文版成绩单、硕士在读证明、毕业与学士学位证明、发表文章或专利列表及全文等,这里介绍扫描仪的妙用和adobe acrobat软件,复印店里的扫描仪,可以将成绩单、在读证明等纸版材料转为图片格式,而后者可以将word文档和图片文件转为PDF,在软件之家上可以找到。然后,就是给心仪的教授发去自己的读博意向和CV等。禁忌是:不要在同一课题组同时联系两名导师、不要广撒网。要有针对性,我称之为“狙击”或“点射”。写好动机信,要回答好外方教授“为什么读PHD,为什么联系我的课题组,为什么自己能胜任对这个题目的研究?为什么不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日本?”的问题。了解更多,参阅robiwang在小木虫的帖子《陶瓷与陶瓷信_准备篇》与《陶瓷与陶瓷信_实战之意法德篇》。
如何准备出国英语考试?
国外认可的英语考试是雅思(IELTS)、托福(TOFEL)和 GRE。IELTS适用于英联邦教育体系,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同时,欧洲的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申请博士,认可IELTS成绩。TOFEL主要适用于美、加两国,也适用于欧洲高等教育。IELTS 6.5分或TOFEL 90分,对于硕士申请欧洲博士,足矣。
我是在2009年夏天,也就是研一的暑假在校备考,9月份开学考的IELTS,总分6.5,符合英联邦高校以及欧洲的PhD入学条件。我是看着出国考试版精华区,成功考过IELTS的,经验总结请详见我在BBS出国英语考试版面发的名为《雅思报成绩 及小结》的帖子。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马蹄湖心英语角的锻炼,时间是周日上午。要感谢热情的讲演者Fred,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退役老兵,在暖阳照耀的冬日,每周都准备一个主题进行布道,而他周围都是激情梦想、斗志昂扬的青春面孔。感谢祖籍Iran在夏威夷长大的Na I,几个月的积极互动,跟我成了很好的朋友 。感谢国内的英语爱好者LEE,Sun,和中医药大学的老师,颇像汉草萃广告里的中国代表。感谢我的师兄Ian,将我带到这个包容、开放、积极的群体,他如今在新加坡NTU读博士。感谢来自青岛的老乡Kathy,5月份刚到美国辛辛那提进行为期一年的中学教育考察,她的愿望是在天津开办一家国际学校,为在津服务的外国人的子女提供教育,祝她梦想成真。感谢天津各大高校来参加英语角的同学,他们的热情积极向上,同样感染了我,使我的生活充满了希冀。
谁资助我的博士生活?学校项目资助,还是CSC奖学金
第一种是所申请的学校科研项目资助博士生的生活费。通过订阅PhD网站的广告,可以快捷的知道自己领域内的课题组的招募信息。在欧洲,读博士,相当于工作,从科研项目里出的工资要交税的;教授申请了科研经费,才有招生计划,一般要求马上过去注册上班的。大项目能招一个博士后,两个博士。一般的小项目,只招一个博士生来做。因此,外方教授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来做课题,是很慎重很有挑战性的。我是在scholarships-links.com上看到Ghent大学的招一个博士生的广告。能从150多个申请者中,作为5个候选人之一进入面试轮,我是做足功课的。看到该广告后,我用强大的搜索工具,找到该课题组和教授的院系、在研项目、实验设备、已发表文章等,整理、打印出来,进行了详细的研读。在deadline前一天,发出了自己的申请email。等待期间,该教授发email让我在一周内补齐推荐信,我赶紧找了组内的刘玮副教授、张毅副教授等发了给力的推荐信;该教授认真研究了我的CV和课程表,对我是否上过《量子力学》提出质疑,幸好我蹭过电子类本科生的课,让王维华老师给写了上过该课的确认信。至此,材料齐全,过了几天,接到了面试通知。更多PhD广告网站,请参考我在欧版转发的帖子《申请欧洲博士/博士后职位网站汇总》。
第二种是心仪的教授没有经费资助新的博士生,但是,有经费供给实验室开支,比如买材料样品,做测试等。确实想在那里读博,有优势例如容易发文章,可以考虑申请CSC的奖学金。对于自带生活费来读博的中国学生,素质只要还过得去,外方教授基本照单全收。顺利拿到外方教授的录用通知后,在每年的2月底给学校研培办提交申请材料(要求见CSC官网),第一批在5月初就会出结果。我申的第二批,在7月11号已经放榜。至于学杂费,欧洲读博士每学期只收很少的注册费,大约200~500 欧元。关键要解决生活费,每月在700~900 欧元,视地区与生活方式而定。这个公派的奖,每月1200欧元,几年下来,还会有一笔积蓄,回国后基本覆盖房子首付。
如何准备面试:沟通能力与科研潜力
进行公开的博士职位或CSC资助的博士项目申请后,外方一般在推荐信达到后,给申请者预约面试。我的第一个面试,来自在PhD workshop上联系的荷兰内梅亨大学,其华人工作人员跟我进行了电话面试,对我比较满意。但最后问道:“你还联系其他家吗?给你OFFER,你来的概率有多少?”我回答说“40~50%”,由于我的孤傲,最后收到了拒信,理由是招生名额有限。面试对白详见我在小木虫发的帖《电话面试-------第一时间分享》。第二次,是跟德国HZB的华人员工打过几次电话,对方对我的背景比较满意,电话里说给我邀请函,是没有问题的。这得益于我的申请材料完备以及我们实验组做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国内领先的优势。后来,该老师有回国创业的想法,使我的申请无疾而终。第三次电话面试,来自Ghent大学。一个小时,涵盖了我的硕士课题、教学实习经历、硕士答辩得分、为什么读博、为什么不选美国、日本、英国。最后,问了我6个关于材料物理的专业问题。面试后,记得给发感谢信。我在感谢信中纠正了回答错误的一个专业问题,得到了热情洋溢的回复,教授说一个错误不会影响选择,但是否录取,要看其他候选人的表现;言外之意说我是第一个面试的,心中颇为窃喜了一番。当我6月份拿到硕士学位,跟教授汇报情况,并询问博士录取情况时,收到了拒绝的意思。然而,善缘还是结下了。教授要继续商谈合作事宜:“Will you be continuing research in Nankai University (or another institute) this year/next year ? If you (and or your promotors) are interested in this, we might try to find ways of cooperating.”
更多电面经历,请参阅小木虫论坛的robiwang的《超长版电面经历》。
OFFER终决选
在研二期间,申请了丹麦DTU、瑞士ETHZ等的PhD招募,最终,因为硕士在读,不符合有硕士学位的要求,屡屡碰壁。而CSC资助的博士项目,拿到了几个意向,要考虑将来从哪家了。要广泛搜集网络建议,课题组内的老师的建议,授课讲师的建议,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议,等等。篇幅所限,详见我在小木虫的求助帖《维尔兹堡、HZB, UNSW 哪家好?》。经过比较,由于碳材料比较火,选了维尔兹堡大学来申请CSC的奖学金,申的第二批6月底出结果。为什么我还要申请Ghent大学的博士项目,请参阅小木虫帖子《选择公派也不应当放弃DIY》。
如何写出拒信或道歉信
对方教授进行面试的最后,一般会问:“你有申其他国家、高校的博士生项目吗?”“如果给你OFFER,你来的概率有多高?”等之类的问题,当时迫于对offer或AD的渴求,一口气答应了“如果给奖学金,就100%的来”,此类的话,可以理解。对于自己不想去的,要在给对方造成损失(比如项目没有招募到博士生做,导致其课题组没法给其国家科技部或其他基金机构交代,信誉受损)之前,给出明确的拒信,可以让对方有时间给waiting list上的其他候选人机会,因为候选名单的人可能会有其他OFFER,不会从该家。有一个鲜活的案例就是在荷兰屯特大学(twente)读博士的Lu,他曾在我组合作过几个月,将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集成到电路芯片上,给其提供直流电。Lu跟我介绍说,他老板的组不会搭理要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这是因为有一个中国学生,用C表示吧,确认要在Lu的老板手下读博士,Lu的老板也帮C办理签证、租房事宜,而最终C背信弃义,没去注册,造成了该项目的失败,自此Lu的老板与中国大陆的读博申请者交恶,不再理会。而对我个人而言,去年12月份拿到UNSW的邀请函,而不申CSC,我心里颇不宁静,怕对南开的声誉造成影响,殃及后来的学弟学妹;于今年5月,写了言辞恳切的道歉信,对方副教授说招够人了,谢谢我的反馈。至此,心结打开,一笑泯恩仇。
推荐链接与读物
几个有用的链接:小木虫论坛著名ID:老海龟、robinwang、卡卡;德国学桥:ABCDVBBS.NET;欧洲华人之家www.kina.cc;美国:太傻论坛、GT家园、一亩三分地等;南京小百合等;有用的资料:《太傻十日谈》《邮箱里的灯光》《骑驴找马》等新东方系列励志书籍。
原帖地址: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72833&fpage=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