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研究生招生调剂情况介绍 2012年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马上就要启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热烈欢迎广大调剂考生报名申请调剂,我院广大师生将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热忱的工作态度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对我院调剂情况的了解,现具体说明如下 一、招生调剂需求 1、调剂专业: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 2、调剂名额:我院目前有调剂名额 二、调剂注意事项 1、昆明理工大学将于3月中上旬开通研究生调剂报名系统,请有意向调剂我院的考生于近期关注昆明理工大学的主页,并在研究生调剂系统和中国研招网进行调剂报名,报名成功后与我院研教办电话联系。 2、复试科目以学校招生简章公布的为准。 3、联系方式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0871-5180215,0871-5109692,E-mail:yjs019@kmust.edu.cn,张老师,田老师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办公室,0871-5109952,王老师 三、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昆明理工大学成立较早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其源于1958年昆明工学院机械系创办的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和1962年冶金系招收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轧钢工艺及设备专业。1981年招收铸造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1999年分获材料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2005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机构现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宝石材料与工艺学系、实验中心。依托学院设立的研究机构有:有色及稀贵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设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先进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分中心)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也是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学院之一。 学院具有博士后、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等多层次的完整系列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省、学校新确立的第一层次发展的重点学科。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4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云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云南省级特色专业、云南省级重点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功能材料为云南省唯一获批的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专业;珠宝首饰材料及加工为2011年新增的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120余人,在站博士后近10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2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6人,博士生导师20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后备人才9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4人。学院共有10个科研创新团队(其中省级创新团队3个,校级创新团队4个,院级创新团队3个),一半以上教师有在国外学习经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为国家及云南地方建设培养了50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硕士生、70余名博士。毕业生多数已成为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中坚力量。学院目前有在读本科生1200余名、各类硕士研究生370余名、博士研究生90余名。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亿元,大型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50余台套,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近三年完成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目前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三年研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主要研究方向: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制备、材料精密成形加工及设备、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先进钢铁材料、材料微结构计算及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复合材料、表面工程等。 学生就业面向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珠宝玉石等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承袭昆工人“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红土精神,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线,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学院建成在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国内先进、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院。 四、导师队伍 学院现有博士导师24人,硕士导师67人(见下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一览表——硕士导师 专业 | | | | | | | | 耐磨材料及复合材料;材料摩擦磨损;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 | | | | 耐磨耐蚀材料与复合材料加工理论及技术;凝固理论及技术 | | | | | | | | | | | | 铸造合金及凝固成形;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数据库技术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激光束材料表面改性;离子注入与薄膜合成;焊接材料优化与质量控制 | | | | | | | | | | | | 材料加工工艺及CAD;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造型用砂循环 利用技术及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 | 腐蚀理论与防腐蚀技术;表面技术与功能膜材料;电化学理论及应用 | | | | 计算机在材料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材料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 | | | | | | | | | | | 纳米晶金属材料制备、表征、应用及相关理论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应用及相关理论研究; 高纯粉体材料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型工艺及相关理论研究;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及相关理论研究。 | | | | | | | | | | | | | | | | | 特种粉体材料及技术;稀贵金属合金化理论与技术;微纳米功能材料 | yijianhong2004@yahoo.com.c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医学材料;多孔陶瓷材料;激光材料相互作用与激光加工 | | | | | | | | | | | | 计算机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新材料的装备与加工技术 | | | | 材料成型及工程模拟;大塑性变形制备纳米晶材料;分体材料成型与加工 | | | | | | | | 有色金属材料的合金化理论及新材料制备;反应合成技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贵金属微结构与性能;计算材料学 | chenjingchao@kmust.edu.cn | | | 金属和非金属特种粉体材料制备技术;多功能电子陶 瓷材料制备及器件开发;高性能电子浆料的研究和开 发; 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质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半导 体薄膜及器件开发;电介质陶瓷材料(MWDC);功能陶 瓷低温共烧(LTCC)技术研究 | | | | 先进钢铁材料;材料组织结构基础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 | | | | 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 | | | 微电子工业用电子浆料研发及制备;特种功能粉体材 料研发及制备;新能源电极材料研发;材料表面处理工艺研发及加工。 | | | | | | | | 精细粉体材料制备与表征;稀贵金属材料制备及使用研究; 稀贵金属精细化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 | | | | | | | 层状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新方法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开发与研究;粉体材料的加工、制备及产业工程化研究 | | | | 高强高导易切削铜合金的研究;钛合金的研究;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晶体微观结构表征研究; | | | | | | | | 先进钛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材料快速烧结成形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属腐蚀与防护;镀锌件新型无铬钝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热浸镀新型锌基多元合金 | | | | | | | | | | | | 生物显微纳米荧光材料、特种玻璃光能材料、照明显示荧光材料 | | | | | | | | 材料物理化学, 低维材料制备,锂电池材料,材料微观组织分析 | | | | | | | | 光子带隙(晶体)材料;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 | | 功能材料;特种粉体材料;冶金材料;材料设计与性能模拟 仿真 | | | | 新能源用载体催化剂的应用基础研究、中试关键技术研究;稀贵金属功能薄膜材料及产品研发。 | | | | | | | | | | | | 1、以能源新材料为目标:低温燃料电池催化剂,铱及铱合金材料制备及组织结构的研究; 2、以材料分析与表征为目标:纳米催化材料作用机理及制备,材料结构及表面化学结构分析,原位催化反应机理表征。 | | | |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与表征;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相变表征;微区元素、形貌和纳米晶粒表征 | |
|
注: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可在以上3个专业中选取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