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郑州轻工业学院创办于1977年,先后隶属国家轻工业部、中国轻工总会、国家经贸委,1998年转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教、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学。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拥有各类研究生及本科学生近2万人。  
  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后勤及文体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百万册(种),另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图书数据库等27个中外文专业数据库,配有电子阅览、语音听力等现代化设备;高速宽带网通达学校每个角落,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工程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4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者125人,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70%以上。学校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省级特聘教授6人。有2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100多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承担国家和河南省重大科研项目、学术造诣深、站在科学研究前沿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一批优秀学术、科研团队;拥有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导师队伍。 
  学校设有18个院(系),拥有48个本科专业,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MFA)、工商管理硕士(MBA)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授予权。拥有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4个(含12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3个省部级重点试验室,有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高校生产力促进中心等20多个科研机构,加入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与轻工及相关领域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近5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近5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4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2部。近五年年均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学校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依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产值达到数亿元。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国内十几所重点高校有着广泛的教育、科研协作关系,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政府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 
  展望未来,学校将紧紧把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崛起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把郑州轻工业学院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有明显学科优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理工类大学。 
  欢迎访问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处网页: 
  http://yjsc.zzuli.edu.cn  
 
  二、我校下列专业接收调剂考生 院系   | 代码   | 专业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080402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080800  | 电气工程  |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08110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085203  | 仪器仪表工程(专硕)  |  085207  | 电气工程(专硕)  |  085210  | 控制工程(专硕)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0805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080502  | 材料学  |  081700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5204  | 材料工程(专硕)  |  085216  | 化学工程(专硕)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081703  | 生物化工  |  082203  | 发酵工程  |  085221  | 轻工技术与工程(专硕)  |  085231  | 食品工程(专硕)  |  机电工程学院  | 080200  | 机械工程  |  080705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085201  | 机械工程(专硕)  |  085206  | 动力工程(专硕)  |  085236  | 工业工程(专硕)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83500  | 软件工程  |  0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5211  | 计算机技术(专硕)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085239  | 项目管理(专硕)  |  085240  | 物流工程(专硕)  |  12010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200  | 工商管理  |  125100  | 工商管理(专硕)  |  
  
 
  三、助学政策 
  1、调剂到以上专业的考生学费全免(MBA除外)。 
  2、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3、录取为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均可获得国家规定的普通奖学金。在校学习期间,依据学生所学课程的考核成绩、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等情况,可申请获得多种奖励,获奖率可以达到40%以上。 
  4、我校设有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普及面广,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综合能力,改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条件。  
  5、我校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绿色通道,保障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接受调剂考生的条件 
  1、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统一规定的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 
  2、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拟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业务课一为统考数学。 
 
  五、调剂办法 
  4月1日后,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按照调剂系统要求填写个人调剂信息。我校将对考生资格进行初审,及时通知考生参加复试。 
  请要求调剂的考生及时登录我校研究生处网页,了解调剂最新信息。 
 
  六、联系方式 
  考生可直接与接受调剂生的专业所在院(系)联系 
二级学院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赵老师  | 0371-63556790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岳老师  | 0371-86609676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孙老师  | 0371-86609631  |  机电工程学院  | 谢老师  | 0371-63556785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赵老师  | 0371-8660956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彭老师  | 0371-86609619  |  MBA中心  | 宋老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