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首页
资讯
材料人网新闻资讯频道
招聘
APP
材料人app下载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登录材料人论坛更精彩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户组:游客
主题
帖子
人品
我的帖子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勋章
设置
退出
退出
每日签到
材料人论坛
»
社区
›
材料人考学
›
考研保研
›
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预计调剂专业及调剂联系方式 ...
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预计调剂专业及调剂联系方式
85403324
2013-3-29
2366
0
1
考研保研
/
倒序浏览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标签:
调剂
联系方式
山东建筑
专业
2013年
山东建筑大学
预计调剂专业及调剂联系方式
注:下列的拟调剂专业为国家线下达前先期公布的预计调剂专业,国家线下达前后,接收调剂专业、需求人数可能有变化。请留意。
预计接收调剂学院
预计接收调剂专业
预计调剂人数
联系人
办公电话
邮箱
办公地点
02管理工程学院
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3
姜老师
86361579
150318902@qq.com
办公楼BG506
085236工业工程(专业学位)
3
04环境工程学院
083001环境科学
2
张老师
86361856
zzh@sdjzu.edu.cn
科技楼KJ415
083002环境工程
7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市政工程方向)
4
06艺术学院
083400风景园林学
2
王老师
86361252
35376324@qq.com
建艺馆JY325
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3
085237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2
07机电工程学院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
李老师
86367271
lili8249@126.com
科技楼KJ517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7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7
080204车辆工程
6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4
08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4
刘老师
86367066
jzdxly@126.com
信息楼XX513西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6
081103系统工程
3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3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4
09商学院
120201会计学
4
丁老师
86361260
13705311909@139.com
办公楼BG606
120202企业管理
6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3
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
(专业学位)(
MBA
)
25
陈老师
86361259
yuhe08@163.com
办公楼BG606西
1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2
景老师
86361832
jcn@sdjzu.edu.cn
科技楼KJ313
080502材料学
6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4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8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7
冯老师
86361302
5987352@qq.com
信息楼XX224
12理学院
070205凝聚态物理
7
李老师
86361226
liluyan@sdjzu.edu.cn
办公楼BG511
13法政学院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马老师
86361283
jinanmq@163.com
外文楼WW312
15交通工程学院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桥梁工程)
3
高老师
86361176
sdgaoxx@163.com
逸夫楼YF341西
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
5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4
20工程力学研究所
080102固体力学
3
赵老师
86367093
1537077560@qq.com
科技楼KJ217
080104工程力学
3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85403324
写了 29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2294,被 21 人关注
+ 关注
我要分享:
0
举报
收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分享到人人
材料人网--https://www.cailiaoren.com/
分享
淘帖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评论
使用高级模式,上传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发表评论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MYSELF
当前离线
积分
280
MYSELF
沙发
MYSELF
发表于 2013-3-29 12:19:58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其前身是1956年原国家城市建设部创建的济南城市建设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山东建筑学院,并划归山东省政府管理。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步成为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为特色,工学、管理学、人文科学、理学、社会科学、农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一、办学基本条件与办学规模
学校校园占地2411.6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实验用房30.5万平方米。学校建有22个大型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890台(件),总值9127万元。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12000多个,计算机2500余台。学校图书馆藏书146.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0.75万册),拥有清华学术期刊全文库等8个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3920G,中外文期刊1207种(其中外文期刊107种)。目前,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7150人,其中本科生14106人,研究生507人。
二、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涉及工学、管理学和人文科学三个学科门类,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并已获准开展以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3个,涉及工学、管理学、人文科学、理学、社会科学、农学六大学科门类18个一级学科。其中,工学有20个专业,管理学9个专业,人文科学7个专业,理学4个专业,社会科学2个专业,农学1个专业。
三、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937人,其中专任教师1037人。专任教师中50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12人,副高级3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有117人具有博士学位,507人具有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27人,拥有国家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省级拔尖人才5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21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7名两院院士和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建设顾问和学科带头人。
四、教学工作
学校始终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办学,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是全国唯一有4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的地方院校;近五年相继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并已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7项;学校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五年来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前茅,总体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五、学科建设工作
学校现有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结构工程学科为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国际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报告会、第一届全国基坑工程学术讨论会、全国建筑技术学科第九次代表大会、全国塑性力学年会、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创作暨生态建筑研讨会等多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六、科研工作
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4项。特别是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110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7项;有16项成果获国家专利,25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还先后出版专著、教材264部。2001年建成的我国第一个投入实际运行的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对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在全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临沂市国家安全局办公楼整体平移”工程则创造了国内三个第一,即“高度最高(35米)、路径最长(171米)、速度最快(3米/小时)”。2004年度,学校在研课题经费达到了4007万元。
七、发展规划
(一)目标定位与总体思路
学校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30年左右的努力,建设一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产业开发相得益彰,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以土建类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多科性大学。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学校将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十一·五”期间,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发展模式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为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大学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2011—2020年期间,继续巩固办学优势,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学科专业水准,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加大科学研究的社会贡献率,基本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学校整体上迈入山东省属高校前列。
第三步,再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山东省建筑类人才和其它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基地、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
(二)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计划”,把学术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水平较高、稳定且有活力的教师队伍。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逐步实施特色人才的“团队引进”计划,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津贴、科研经费、工作环境与条件等方面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在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中实施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年轻教师博硕士化工程。到“十一·五”末期,专任教师数达到1600人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达到3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达到70%以上。
(三)学科专业建设
实施“学科专业提升计划”,确立“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学科建设方针,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应用性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多科性大学学科专业布局。坚持硕士点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逐步探索“学科特区”建设思路,加大对研究生学位点建设的投入,努力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量,全面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十一·五”期间,在保持原有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再建设3—5个优势明显、特色突出、覆盖面广、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群,本科专业达到50个左右,硕士点达到30个左右,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四)科学研究工作
实施“科研兴校计划”,以科研水平的提升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实现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围绕应用性重点科研领域和方向,进一步整合学术力量,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团队,逐步提高科研实力和水平。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继续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研究机构的合作,对重点项目开展攻关研究,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资金投入、科研立项、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到“十一·五”末期,年度在研课题经费数达到5000万元以上,一批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五)校园建设
新校区占地1903亩,校园规划和单体设计结合了泉城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体现了“一校山色半园湖,三泉润泽四季秀”的规划设计立意,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4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此后,学校将加快老校区土地置换工作进程,变资源的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尽快启动新校区后期建设任务,实现校园的“生态化、人文化、数字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
|
材料人论坛
|
京ICP备16046932号-2/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