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的不锈钢之一,多半在约427℃~816℃的敏化温度范围内,于特定的腐蚀环境中易发生晶间腐蚀,晶间腐蚀还会加快整体腐蚀,因此,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研究是多年来研究重点。 (1)什么是晶间腐蚀?除晶间腐蚀外,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形式还有有哪些? (2)叙述一下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机理。 (3)消除晶间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4)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的评价主要的技术手段有哪些?举出2个即可。(可以多角度考虑) 答案:
(1)晶间腐蚀是一种选择性的腐蚀破坏,它不是从局部外表面开始的,而是集中发生在金属的晶界区,因此称作晶间腐蚀。 除晶间腐蚀外,电化学腐蚀还包括一般腐蚀、点腐蚀和应力腐蚀等。 (2)晶间腐蚀的机理主要有“贫Cr理论 ”和“晶间区偏析杂质或第二相选择性溶解理论”等。 贫Cr理论:在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Cr区,Cr低于12%,在许多介质中没有钝化能力,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腐蚀。 晶间区偏析杂质或第二相选择性溶解理论:当晶界上析出了σ相(FeCr金属间化合物,属硬脆相),或是有杂质(如P、Si)偏析,在强氧化性介质中便会发生选择性溶解,以致发生晶间腐蚀。 (3)①降低奥氏体不锈钢中的碳含量。W(C)≤0.03%,没有晶间腐蚀发生。(如00Cr19Ni10钢。) ②加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和Nb,固C,形成稳定的TiC或NbC。(如常用焊接材料1Cr18Ni9Ti、A137、A302等,都含有Ti或Nb) ③钢中若有10-50%体积的δ铁素体,可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注:δ铁素体在500-800℃发生相间沉淀,Cr23C6在δ/γ相界δ一侧析出呈点状,排除了在奥氏体晶界析出Cr23C6,且δ相内铬的扩散系数比γ相内高103倍,不致产生贫铬区) ④固溶淬火处理(注:固溶淬火处理能使碳化物不析出或少许析出,故可防止晶间腐蚀。具体工艺为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至1050~1150℃,使Cr23C6溶解,水淬,迅速通过敏化温度区,使合金保持含铬的均一态)。 (4)主要评价方法:有EPR、法光电化学微区成像技术和共振拉曼光谱方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优秀学员展示: 木易雨泽1 晶间腐蚀,是指在某些环境中,晶界的溶解速度远大于晶粒本身的溶解速度时,会产生沿晶界进行的选择性局部腐蚀,称为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形式有电解腐蚀、双金属的腐蚀、焊缝或裂缝腐蚀、磨擦腐蚀、应力腐蚀等。
2晶间腐蚀机理 贫铬理论是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主要理论,不锈钢中碳在奥氏体里的固溶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500~700℃时,1Cr18Ni9钢中碳在奥氏体里的平均固溶度不超过0.01%。奥氏体不锈钢经固溶处理快速冷却后,奥氏体中的碳处于过饱和状态。当这种钢在敏化温度范围(427~816℃)内受热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会迅速地向晶界扩散,在晶界上,碳消耗了晶界周围的铬,与铬形成铬的碳化物,由于铬的扩散速度太慢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结果在晶界周围形成严重的贫铬区。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贫铬区的宽度约为2000┱左右,贫铬区的含铬量低于9.28%,亦即低于钝化所需要的含铬量。贫铬区和晶粒本身的电化学性能的差异,使贫铬区(阳极)和处于钝化态的基体(阴极)之间建立起一个具有很大电位差的活化-钝化电池。贫铬区的小阳极和基体的大阴极构成腐蚀电池,使贫铬区受到晶间腐蚀。
3:①改变介质的腐蚀性;②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以尽量避免金属或合金在不适宜的温度受热,或在可能条件下重新进行固溶处理或其他合适的热处理工艺;③采用低碳和高纯的不锈钢或合金,把碳、氮等含量降到合理水平;④在不锈钢中添加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钛和碳化铌,以减少晶界贫铬现象。
4①10%草酸浸蚀法②硫酸-硫酸铁试验法 che1020晶间腐蚀是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类型有电解腐蚀、双金属的腐蚀、焊缝或裂缝腐蚀、磨擦腐蚀、应力腐蚀等。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都是经过固溶处理的,因其含碳量因饱和而呈不稳定状态,若经过再次450-850℃的加热,碳原子会向晶界扩散,并与Cr形成高铬化合物而聚集于晶界,此时由于Cr原子在晶粒的内部扩散速度慢,就会在晶粒的边界附近造成严重缺铬,而形成一个贫铬带。当有腐蚀介质作用时,缺铬的区域将会产生明显的腐蚀,即晶间腐蚀。
晶间腐蚀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含碳量,采用双相组织,添加稳定剂,进行固溶处理,进行均匀化处理等 追梦1第一问:晶间腐蚀是指在某些环境中,晶界的溶解速度远大于晶粒本身的溶解速度时,会产生沿晶界进行的选择性局部腐蚀,称为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形式有电解腐蚀、双金属的腐蚀、焊缝或裂缝腐蚀、磨擦腐蚀、应力腐蚀等。
第二问:晶间腐蚀机理如下:
不锈钢中碳在奥氏体里的固溶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500~700℃时,1Cr18Ni9钢中碳在奥氏体里的平均固溶度不超过0.01%。奥氏体不锈钢经固溶处理快速冷却后,奥氏体中的碳处于过饱和状态。当这种钢在敏化温度范围(427~816℃)内受热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会迅速地向晶界扩散,在晶界上,碳消耗了晶界周围的铬,与铬形成铬的碳化物,由于铬的扩散速度太慢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结果在晶界周围形成严重的贫铬区。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贫铬区的宽度约为2000┱左右,贫铬区的含铬量低于9.28%,亦即低于钝化所需要的含铬量。贫铬区和晶粒本身的电化学性能的差异,使贫铬区(阳极)和处于钝化态的基体(阴极)之间建立起一个具有很大电位差的活化-钝化电池。贫铬区的小阳极和基体的大阴极构成腐蚀电池,使贫铬区受到晶间腐蚀。
第三问:
1、改变介质的腐蚀性;2、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以尽量避免金属或合金在不适宜的温度受热,或在可能条件下重新进行固溶处理或其他合适的热处理工艺;3、采用低碳和高纯的不锈钢或合金,把碳、氮等含量降到合理水平;4、在不锈钢中添加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钛和碳化铌,以减少晶界贫铬现象。
第四问:
1、10%草酸浸蚀法 2、硫酸-硫酸铁试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