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专业简介
起源于原西北工学院热加工专业,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院士、李恒德院士、雷廷权院士、傅恒志院士曾就读于该专业。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后即成立了材料热加工系。1962年扩充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6年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8年根据新的学科目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进行了结构调整。新组建的材料学学科覆盖了原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复合材料两个博士点及铸造博士点(原国家重点学科)的一部分,包括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及碳/碳复合材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998年被批准为首批"长江学者"设岗学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为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制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项,2004年张立同院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填补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的空缺,这几年学院还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二、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根据国内外航空航天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学科调整。目前的研究方向以航空航天高性能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新材料及特殊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及高层次人材培养为特色,重点发展五个学科方向:
1、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
2、航空航天特殊功能材料;
3、航空航天高比强、高比模金属结构材料;
4、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环境模拟与性能表征;
5、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
本学科点已经具备了如下四方面的优势:
a、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整合了原铸造重点学科的一部分、金属材料热处理博士点、复合材料博士点的师资力量。近年来,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5~30名,硕士研究生30名左右。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博士和硕士。
b、学科承担着多项重要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目前承担着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十五"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90多个科研项。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科研条件支持。
c、本学科特色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隶属关系,本学科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而军用新材料始终是材料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前沿。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以航空发动机及卫星、导弹为主要应用背景的超高温复合材料;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为主要应用背景的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飞机结构等用先进金属材料;以航空航天技术为应用背景的高性能结构与功能树脂材料。
d、本学科具有众多发展机遇地处西安,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毗邻,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在参与西部建设中取得发展。其次,本学科鲜明的国防特色,在当前国防大加强的外部环境下,可结合承担的各种国防项目,进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由于师资力量及所取得的成就,本学科受到所在的西北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列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十五"期间,本学科点将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改善条件、创新教学,培育数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方向"为指导思想,以如下六方面为建设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航天超高温复合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心;
建成以航空航天用高温吸波材料、II-VI族化合物光电转换材料、红外增透保护膜等特种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为特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及高层次人材培养基地;
以连续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和新型金属结构材料为主导,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特种金属结构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基地;
以航空航天应用为背景,建成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先进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用高性能树脂的教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基地,并开拓民用;
围绕材料学各个学科方向的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对X射线衍射仪等常用分析测试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
以材料学本科生教学为对象,改革与完善教材体系和教学手段,建设能够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启发创新思维、便于学生实践的材料学教学基地;
拟通过今后五年的建设,在超高温航空发动机结构材料、高性能飞机结构材料、航空航天特殊功能材料方面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材培养基地,并取得一批对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材料科学基础的支持。
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简介
起源于原西北工学院热加工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师昌绪院士、李恒德院士、傅恒志院士和雷廷权院士曾就读于该专业。目前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覆盖了原有的国家重点学科铸造博士点,金属塑性加工博士点和焊接硕士点,包括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摩擦焊工程技术中心和摩擦重点实验室。1999年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相关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本科专业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名列全国专业排名前三甲。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国家高技术研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航空航天高技术领域材料先进成形加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本学科的主要特色是面向航空航天高技术领域发展金属材料的精确成形和高性能一体化控制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
1. 材料加工过程原理与组织性能控制
2. 熔体电磁成形及定向凝固
3. 液态与半固态精确成形
4. 精确塑性成形
5. 焊接
本学科历年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
杰出人才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尧和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教授;
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卫东教授、杨合教授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刘永长博士。
本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约6000平方米,科研设备资产总额约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