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相关专业招生目录及人数

各单位招生人数如下: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拟招生人数(其中非全日制)
拟接收推免生数
联系电话
16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137(15)
85
024-23998273
173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45
25
0512-62872676
175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63
80
0431-85262093
206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75
210
63601109、63606784
226
纳米学院
100
2
63606340
231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55
35
63602007
234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90
80
63606746
各单位详细招生信息见下

ysu007

写了 503 篇文章,拥有财富 2550,被 171 人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到人人
材料人网--https://www.cailiaoren.com/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沙发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1:3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包含以下专业:
一、金属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杨锐研究员。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自2015年开始金属所研究生教育归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
  金属所以“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为使命。以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行为及其防护技术,并注重材料制备、加工及工程化研究。金属所已初步形成基础、应用、开发的新格局: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为核心,瞄准国际前沿,解决重大的学科问题。应用研究以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为核心,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金属所研究生教育坚持“质量第一,精品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质量位居同学科前列。1997年获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及硕士学位。在2003年、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质量评估中,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均列全国第二。设立于1989年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是授予中国科学院在学研究生的最高荣誉,至今金属所有28人获此殊荣,居全院研究所前列。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金属所共有11篇论文获奖。
  金属所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00余名,博士生导师81名,两院院士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支持者3名,“万人计划”支持者6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者41名,入选“青年千人计划”支持者3名;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配套齐全的科研仪器设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学术团体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是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深造的理想选择。
  金属所还为在学研究生建有配套良好的学习、体育、文娱、生活设施和标准间公寓,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其中奖助学金总额硕士生最高4.2万元/年,博士生最高7万元/年。
  有关招生简章、政策、要求等信息将在金属所研究生部和中科大网站上公布。二、联系方式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编:110016
联系人:李老师,魏老师,侯老师
电话:024-23998273
传真:024-23842016
网址:www.gs.imr.ac.cnwww.imr.cas.cn,yz.ustc.edu.cn
E-mail: imryzb@imr.ac.cn
QQ群: 127984993
微信公共平台(IMRYZB):
三、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
序号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
01
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
张哲峰研究员
张鹏副研
02
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变形行为与机理
卢磊研究员
03
新型微纳器件材料使役行为与失效机理
张广平研究员
04
材料形变与断裂机制计算模拟
杨金波研究员
05
金属材料强韧化设计
田艳中副研
阳华杰副研
06
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
刘增乾副研
屈瑞涛副研
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
07
低维材料中量子相变和器件研究
韩拯研究员
张志东研究员
08
拓扑绝缘体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输运性质
王振华研究员
张志东研究员
09
功能材料中的相变和熵变
任卫军副研
张志东研究员
10
低维材料的第一原理设计和物理性能
杨腾副研
张志东研究员
11
自旋轨道耦合对费米超流系统物理性质的影响
周可召副研
张志东研究员
12
薄膜中的交换耦合、磁电耦合及其输运性质
刘伟研究员
13
铁电薄膜的制备与评价
王占杰研究员
催化材料研究部
14
纳米催化机理与表征
苏党生研究员
刘洪阳副研
15
计算化学与模拟
李波副研
16
功能材料表征
张炳森研究员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
17
基于铁电极化的量子材料构筑及其亚埃尺度结构特性*
马秀良研究员
18
智能材料微结构研究*
叶恒强院士
杨志卿副研
19
金属材料基因组基础*
王绍青研究员
马尚义副研
20
钙钛矿氧化物功能薄膜亚埃尺度的界面结构特性*
朱银莲研究员
21
航空材料中形变和相变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杜奎研究员
22
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
郑士建研究员
23
无机复合材料的界面精细结构*
贺连龙研究员
24
钙钛矿结构铁性氧化物显微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模拟*
王宇佳副研
马秀良研究员
25
镁合金中长周期相的显微结构与缺陷特征*
邵晓宏副研
马秀良研究员
钛合金研究部
26
钛合金复杂变形过程的模拟与优化*
徐东生研究员
柏春光副研
工程合金研究部
27
钛合金氧化第一原理研究*
胡青苗研究员
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
28
金属结构材料的计算设计
陈星秋研究员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29
绿色能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尹利长副研
成会明院士
080502 材料学
非平衡金属材料研究部
01
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
卢柯院士
史亦农副研
02
多尺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
陶乃镕研究员
03
梯度纳米结构金属的应用基础研究*
王镇波研究员
04
非晶合金涂层制备、性能及工程化应用*
王建强研究员
05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徐坚研究员
06
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张海峰研究员
07
非晶合金*
李毅研究员
08
金属纳米材料的变形机制与结构稳定性*
李秀艳研究员
卢柯院士
09
纳米多孔金属智能材料*
金海军研究员
10
非晶合金制备及成形
王爱民研究员
11
金属纳米材料的使役行为*
韩忠副研
卢柯院士
高性能陶瓷研究部
12
纳米超级隔热材料*
王京阳研究员
13
导电功能陶瓷薄膜*
王晓辉研究员
14
极端环境陶瓷防护涂层*
张洁副研
15
先进陶瓷的高通量设计*
王杰民副研
王京阳研究员
16
超高温陶瓷材料*
李美栓研究员
钱余海副研
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部
17
环境功能材料*
李琦研究员
18
薄膜电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探索
刘志权研究员
19
微电子微纳互联材料的制备、性能和表征*
祝清省副研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20
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备科学*
成会明院士
21
石墨烯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任文才研究员
马来鹏副研
22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能*
刘畅研究员
侯鹏翔研究员
23
太阳能光催化材料*
刘岗研究员
康向东副研
24
智能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
李峰研究员
孙振华副研
25
纳米碳基电子器件*
孙东明研究员
26
催化剂与碳纳米管的精细结构关系研究*
汤代明研究员
刘畅研究员
27
纳米炭复合材料的电热功能特性研究*
曾尤研究员
高温合金研究部
28
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制备
张健研究员
张少华副研
29
先进单晶高温合金的力学行为
楼琅洪研究员
李辉研究员
30
高强抗热腐蚀单晶的研究
郑志研究员
刘恩泽副研
31
先进高温材料及凝固技术研究
于金江研究员
刘金来副研
32
先进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凝固技术
李金国研究员
刘纪德副研
33
高温合金组织表征与性能优化*
袁超研究员
侯介山副研
34
复杂铸造型腔制备工艺的研究
刘恩泽副研
郑志研究员
工程合金研究部
35
宽温域多功能钛合金研究*
郝玉琳研究员
李述军研究员
钛合金研究部
36
微量元素对钛铝涡轮叶片性能的影响*
杨锐研究员
崔玉友研究员
37
深海用高强钛合金韧化研究*
雷家峰研究员
马英杰副研
38
核级锆合金晶体学研究
李阁平研究员
39
3D打印钛合金组织调控*
王清江研究员
陈志勇副研
40
非连续长纤维增长聚合物复合材料
隋国鑫研究员
41
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
王玉敏副研
张旭副研
功能薄膜与界面研究部
42
低维材料生长设计与应用*
姜辛研究员
邱建航副研
43
半导体薄膜与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姜辛研究员
刘宝丹研究员
44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和能量转换器件*
邰凯平研究员
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45
先进航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摩擦学设计
段德莉研究员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46
变形镁合金加工工艺、再结晶与织构形成机制
陈荣石研究员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
01
先进高强高韧耐磨钢材料研究及其制备工艺开发*
李殿中研究员
胡小强副研
02
高性能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
王培副研
李殿中研究员
03
稀土钢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
栾义坤副研
李殿中研究员
04
高性能核用焊材研制
陆善平研究员
05
外场作用下焊缝凝固行为研究
董文超副研
非平衡金属材料研究部
06
轻量化结构中的异种材料焊接技术*
倪丁瑞副研
马宗义研究员
07
纳米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王东副研
肖伯律研究员
分析测试部
08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蔡桂喜研究员
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
09
复合防护涂层
裴志亮副研
孙超研究员
10
材料耐久性防护及工程化
李京研究员
魏英华副研
11
高温防护涂层
姜肃猛副研
宫骏研究员
12
太阳能储热介质的腐蚀与防护涂层研究*
崔新宇副研
13
藕状铜的表面改性研究
杜昊副研
14
高温防护涂层研究
孔令艳副研
特殊环境材料研究部
15
新一代耐高温耐腐蚀核用结构材料
戎利建研究员
陈胜虎副研
16
特种薄膜
刘实研究员
熊良银副研
17
环保易切削不锈钢
姜海昌研究员
宋元元副研
18
四代核电快堆用抗辐照材料研究
马颖澈研究员
刘奎研究员
19
材料的超纯冶金技术研究
陈波副研
刘奎研究员
20
微重力环境下材料科学与实验技术研究
罗兴宏研究员
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研究部
21
结构化催化剂
张劲松研究员
22
多级孔陶瓷材料
杨振明研究员
23
合金凝固*
赵九洲研究员
24
焊接质量控制技术
陈怀宁研究员
25
甲壳素基生物材料
赵岩研究员
精密管材研究部
26
新型圆珠笔用不锈钢
孔凡亚研究员
都祥元研究员
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27
新型磁兼容医用金属材料
任伊宾副研
28
口腔种植体的微生物腐蚀研究
徐大可副研
29
陶瓷基复合材料
汤素芳研究员
30
高强钢中合金元素的微观偏聚效应研究
王威副研
31
先进材料本构和成形极限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宋鸿武副研
32
可溶解铝合金
汪伟副研
33
抗菌不锈钢的成形性能研究
杨春光副研
34
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王全兆副研
马宗义研究员
高温合金研究部
35
一种难变形高温合金的超塑性变形研究
张伟红副研
孙文儒研究员
36
一种新型低膨胀高温合金的组织控制研究
刘芳副研
孙文儒研究员
37
高温合金复杂构件的组织与性能控制
李应举副研
杨院生研究员
38
高性能轻合金的成分设计与性能优化
罗天骄副研
杨院生研究员
0805Z1 ★腐蚀科学与防护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01
纳米智能防腐技术*
李瑛研究员
02
纳米复合涂层
彭晓研究员
董志宏副研
03
激光增材制造
彭晓研究员
谢玉江副研
04
熔盐电化学
曾潮流研究员
刘会军副研
05
耐腐蚀硬质涂层研究
辛丽研究员
06
物理气相沉积高温涂层研究*
朱圣龙研究员
沈明礼副研
07
新型缓蚀剂制备与性能
杨怀玉研究员
08
电化学材料技术
刘建国副研
09
超高温热障涂层研究
鲍泽斌副研
10
智能电化学制造
杜克勤副研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11
材料的腐蚀行为与损伤评价
韩恩厚研究员
12
基于响应的自修复型涂层
史洪微副研
13
材料的力学化学交互作用
王俭秋研究员
张志明副研
14
腐蚀控制技术研究
赵健副研
柯伟院士
15
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
郑玉贵研究员
16
微生物对金属大气腐蚀影响
王振尧研究员
韩薇研究员
17
力与大气腐蚀的协同作用
王振尧研究员
潘晨副研
18
自然环境腐蚀*
孙成研究员
许进副研
19
耐温耐蚀纳米复合涂层研究
王震宇副研
刘福春研究员
20
工程结构腐蚀的仿真计算
王海涛副研
085204 材料工程
01
(全日制)材料工程
02
(非全日制)材料工程
注:
1、以上研究方向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带*研究方向要求硕博连读。
四、初试科目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805Z1腐蚀科学与防护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2 数学二
921大学物理或922物理化学C或923材料力学

085204材料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921大学物理或922物理化学C或923材料力学或940材料科学基础B
五、复试办法1、复试原则  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坚持客观评价。业务课考核成绩量化,综合素质考核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2、复试内容  为提高复试工作有效性,并根据我所的学科特点,确定复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素质和能力
  ①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②专业课笔试;
  ③专业面试;
  ④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⑤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①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
  ②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③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精神和身心健康情况;
  ④人文素养;
  ⑤举止、表达和礼仪等。3、复试形式1)专业课笔试
  ①专业课笔试原则上按照专业知识综合考试的形式进行。必答题部分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测试,主要针对理工科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选答题部分针对物理、材料、加工、化学四大学科门类进行命题,考生可任选一类回答。考试内容及参考书见下表:
名称
课程名称
参考书及编者
出版社
物理类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方俊鑫、陆栋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固体物理学》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类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武大、吉大等校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类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加工类
材料成形原理
《材料成形原理》陈平昌、朱六姝、李赞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成形原理》吴树森、柳玉起主编第2版
各门类参考教材可任选其一。
  ②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专业面试
  ①按照考生本科所学专业及报考类别分成若干相关专业组,进行分组复试。
  ②各专业组由至少5名相关研究方向具有副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面试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面试,每组设组长1名。
  ③面试主要采取问答形式。主要考核考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并对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以及工作业绩进行考察。考试时间20分钟左右。
  ④面试过程中,每位老师均要进行书面记录。每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简短讨论后,每位主考教师当场独立评定分数。计分原则是考生的初评分为所有主考教师给定成绩的平均分。为保证各组评分的可比性,各组评分采用统一的量化标准。
  ⑤各专业组面试结束后,由组长组织主考教师对全组考生初评分情况进行复核,对多数主考教师有异议的考生,由全体主考教师对照书面记录和比较全组考生情况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重新独立评分,按计分原则得出考生的最终专业面试成绩。
  ⑥如需对考生进一步考查时,可再次另行组织专业面试。
3)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①主要测试考生听音辨义、理解日常交谈内容、以及是否能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考试时间8-10分钟。
  ②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设两位主考教师。
  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贯穿于审查考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政审以及复试各个环节中进行。4、同等学力考生复试  对同等学力考生,须严格复试。应加强对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加试的闭卷笔试科目为2门,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由我所自行组织命题,难易程度按大学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及参考书如下表:
加试科目
参考书及编者
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赵品、谢辅洲、孙文山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编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体检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实施。6、提交材料  参加复试的考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①参加复试的考生应携带准考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往届生)和身份证(应届本科生还需交验学生证),备复试报到及参加复试各环节时查验;
  ②本科毕业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考生大学本科课程成绩单;
  ③政治审查材料(加盖公章并密封),应届毕业生由考生所在学校院系学生办公室出具,非应届毕业生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
  ④反映考生英语水平的成绩证明或证书(复印件);
  ⑤考生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科研成果及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的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⑥考生的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
  ⑦考生简历;
  ⑧其它有参考价值的材料。7、复试成绩及最终成绩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100分)×40%+专业面试成绩(满分100分)×45%+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满分100分)×15%。
  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六、录取  依据考生总成绩,结合考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创新精神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及我所专业需求等进行综合排名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任一门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不计入总成绩,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七、调剂  金属所各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八、学费标准  非全日制:共计3万元;
  其他:8000元/学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2:51
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0
一、报考说明
  接收推免生及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涵盖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功能薄膜等为主要学科基础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的光伏、光电、热电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功能纳米材料等,涉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理论计算、物理和化学制备、性能表征等研究内容。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物理与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材料学是以材料化学(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固体化学、陶瓷工艺学和材料合成化学)为主要学科基础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关注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和改善、以及材料在(原型)器件中的集成与应用。研究方向涉及新型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陶瓷膜反应器、陶瓷发光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热敏陶瓷、多孔和致密无机分离膜处理、以及生物材料等。开设的课程包括材料中的速率过程、材料热力学与相平衡、材料合成化学、陶瓷科学与工艺学、固体化学、化学汽相淀积与薄膜工艺、溶胶凝胶化学与工程引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先进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等。本学科点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材料加工工程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与改性,探索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电、磁、光等性能的关系,具有化学与物理、基础与工程应用、结果与性能密切结合的特点。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阻燃高分子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膜,光敏聚合物,聚合物光子材料加工工程,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高分子微结构与加工性能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本学科点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材料加工工程学位点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出国留学、高等院校任教或在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新技术公司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研发工作。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5固体物理或832普通物理B或846综合化学
3、材料加工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专业方向
笔试
面试
调剂办法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1)徐恒钧主编《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至第八章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田莳主编《材料物理性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无机化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任何一本相关的高校教材)的基础知识。
英语自我介绍25分、中英文专业问题问答50分、综合素质考核75分。
不接受校外调剂
材料加工工程
包括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有机合成基本操作技术、各类有机分子光谱数据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仪器分析原理与方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各类高分子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关键知识点等。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伍越寰等编,科大出版社;《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分子化学》科大出版社;《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实验》科大出版社;《高分子物理实验》科大出版社。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综合能力测试50分、实验操作50分。
不接受校外调剂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满分150分、面试满分150分,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3。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复试成绩占比3/7,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复试成绩×3)÷7。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3:49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包含以下专业:
一、报考说明  接收与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应届本科生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二、纳米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苏州纳米所”)是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苏州纳米所定位于纳米科技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围绕信息、能源、生命科学、材料、环境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自2016年起,苏州纳米所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学位点进行博士和硕士招生,录取研究生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中国科大本部完成,论文工作在苏州纳米所完成。
  苏州纳米所拥有一支高水平、有特色、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研究员(教授)共80人,副研究员(副教授)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40人。研究生导师中包括国家杰青7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青年千人计划”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及“杰出技术人才”42人,90%以上为海外归国人员。
  研究所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管理和活动等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科技应用型人才。
  研究所投资建设了三大公共平台,纳米加工平台拥有完备的微纳加工实验线,加工精度从微米到数十纳米,实现了6英寸-4英寸-2英寸-小片兼容;测试分析平台具备全面的纳米尺度下的单分子和纳米结构的测试设备,具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的国际先进测试分析技术。纳米生化平台拥有微流体、单分子及高通量等先进技术装备,具备开展生物/化学制药、药物传递、体外诊断、生物微机电系统、生物材料、细胞和微生物工程、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多方面工作的能力。三个公共平台完全对外开放服务,研究所鼓励学生通过平台的培训,自行上机操作,掌握各种加工、测试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目前,研究所正在建设国内首个纳米领域的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Nano-X),该实验站是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重大科学装置。该装置的前期预研已得到中科院、江苏省、苏州市3.2亿元的经费支持,2017年底即可开放使用。
研究所一直非常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碰撞,既从事“顶天”的基础研究,也注重“立地”的应用研究,形成活跃的学术与创新氛围。经过十年的发展,研究所已建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建有“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物纳米界面重点实验室”,其中“中科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批准的“两部一省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2016年起,中国科大学籍的所内研究生享受与中国科大本部研究生同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奖助学金等待遇。同时,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奖助金制度,用以保证在学研究生完成学业。自2013年起,研究生为优秀新生设立了最高奖学金额度达3万元的“纳米新星”新生奖学金。
  研究生统一入住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周边1公里范围内配套有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游泳馆、攀岩馆、影剧院和白鹭公园等,为研究生的学习和课外生活提供优质的环境。三、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序号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
考试科目
1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
杨辉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15固体物理或929半导体物理
2
徐科
3
张宝顺
4
曾中明
5
张子旸
6
张泽洪
7
边历峰
8
时文华
9
王建峰
10
张纪才
11
周桃飞
12
任国强
13
王凤霞
14
2、OLED器件与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崔铮
15
3、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张跃钢
16
4、MEMS制备工艺,MEMS器件封装
谢永林
17
5、半导体物理与表面科学
丁孙安
18
6、固态太赫兹器件与集成应用
秦华
19
7、宽禁带半导体GaN材料与器件
孙钱
20
8、微纳光电子器件
陈沁
21
9、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
沈文江
22
10、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刘建平
23
池田昌夫
24
11、半导体材料MBE生长和新型器件工艺
陆书龙
25
12、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董建荣
26
张书明
27
黄勇
28
张瑞英
29
13、过渡金属超材料与功能器件
蒋春萍
30
14、石墨烯制备与光电器件应用
刘立伟
31
15、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
蔡勇
32
16、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
吴东岷
33
李加东
34
17、微纳传感器件及物联网应用、MEMS器件、微纳制造
张珽
35
18、二维纳米光电器件
张凯
36
19、低维功能材料与器件
李立强
37
20、微纳电子材料与功能器件
程国胜
38
21、仿生力学传感
陈韦
39
22、有机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
潘革波
40
23、柔性可穿戴器件与材料
姚亚刚
41
24、电致变色器件
赵志刚
42
25、扫描探针显微学和纳米光电表征技术
徐耿钊
43
26、半导体光学与光子学
宁吉强
44
27、二维薄膜材料的原位制备表征
崔义
45
28、高功率超短脉冲(皮秒飞秒)光纤激光器
李丰
46
29、稀土掺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
曾雄辉
47
30、扫描探针显微学和纳米光电表征技术
刘争晖
48
31、纳米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III-N族半导体声子谱计算,缺陷体系中电声耦合计算
石林
49
32、印刷碳基电子器件与功能电路
赵建文
50
33、有机功能材料与半导体器件物理
张东煜
51
34、印刷/柔性OLED器件与薄膜封装
苏文明
52
35、基于微滴喷射技术的微纳米光电子学研究
钱波
53
36、光伏材料与器件
蔡金华
54
37、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电路与系统
张耀辉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08电路与电子线路
55
宋贺伦
56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1、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EMS/NEMS)
吴东岷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5固体物理或929半导体物理
57
李加东
58
2、微纳光电子器件
陈沁
59
3、信息光电子器件
张瑞英
60
4、信息功能材料
边历峰
61
5、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子集成器件
张子旸
62
6、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李丰
63
7、人工智能
张耀辉
64
宋贺伦
65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1、新能源系统集成及应用
张耀辉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8电路与电子线路
66
宋贺伦
67
2、计算机辅助心血管系统分析
董军
68
070304物理化学
1、纳米碳材料及复合功能材料
李清文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52无机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69
2、功能无机纳米晶体及结构的可控制备
王强斌
70
3、新型锂电材料与器件;有机与钙钛矿光伏;原位扫描探针技术
陈立桅
71
4、纳米复合材料与功能界面材料,高分子复合功能材料
靳健
72
5、印刷电子材料与印刷电子器件界面研究
崔铮
73
6、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
张跃钢
74
7、喷墨3D打印墨水与材料
谢永林
75
8、纳米载体,生物和纳米传感
裴仁军
76
9、有机及钙钛矿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马昌期
77
10、磁共振分子探针的细胞作用机制及应用
邓宗武
78
11、智能驱动材料与器件
陈韦
79
12、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
张智军
80
13、功能高分子材料,低维碳材料
张学同
81
14、生物成像与传感纳米功能材料
姜江
82
15、多孔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潘革波
83
16、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李立强
84
17、电子封装材料
姚亚刚
85
18、微观催化技术和理论
周小春
86
19、纳米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健康监测与自修复
吕卫帮
87
20、二维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应用
赵志刚
88
21、微流控分析芯片及分析检测系统
聂富强
89
22、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戴建武
90
陈艳艳
91
23、高效传热传质纳米界面研究
高雪峰
92
24、石墨烯在锂电和超容中的应用
刘立伟
93
25、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
吴晓东
94
卢威
95
26、微纳传感技术、纳米智能材料及应用
张珽
96
27、二维纳米功能材料
张凯
97
28、面向能源高效利用的表界面催化
崔义
98
29、功能纤维器件与智能织物
邸江涛
99
30、纳米能源器件界面调控与表征
蔺洪振
100
31、新型功能材料与高能化学电源
李宛飞
101
32、纳米材料控制合成;能源存储与转化
刘美男
102
33、纳米碳材料及复合功能材料
张骁骅
103
34、印刷碳基电子技术与应用
赵建文
104
35、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纤维的可控制备技术研究
张永毅
105
36、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性能
王凤霞
106
37、喷墨打印微纳米功能材料墨水开发
钱波
107
38、药物固态化学
张海禄
108
39、氮化镓体单晶制备技术
任国强
109
40、稀土掺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
曾雄辉
110
41、仿生微纳米结构表面气液相变行为调控
弓晓晶
111
42、表面涂层技术及相关材料研究
薛卫昌
112
43、纳米碳材料及其电化学储能器件
陈名海
113
44、纳米碳材料与复合功能材料
金赫华
114
45、印刷OLED、QLED材料与墨水
苏文明
115
085216化学工程
1、有机及钙钛矿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马昌期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52无机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116
2、磁共振分子探针的细胞作用机制及应用
邓宗武
117
3、电活性高分子
陈韦
118
4、高效传热传质纳米界面研究
高雪峰
119
5、生物微机电系统
王宏
120
6、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发与制造技术
吴晓东
121
卢威
122
7、功能高分子材料,低维碳材料
张学同
123
8、聚合物纤维制备与结构/性能关系
吕卫帮
124
9、生物芯片(高分子材料),多肽
马宏伟
125
10、能源催化材料
崔义
126
11、生物材料
陈艳艳
127
12、药物结晶工程
张海禄
128
13、仿生微纳米结构表面气液相变行为调控
弓晓晶
129
14、纳米碳功能材料
金赫华
130
15、生化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李加东
131
071009细胞生物学
1、细胞生物学
王强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41细胞生物学
132
2、纳米影像探针,纳米药物
裴仁军
133
3、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程国胜
134
4、纳米生物材料对干细胞功能的调控
张智军
135
5、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戴建武
136
陈艳艳
137
6、体外诊断技术
李炯
138
7、肿瘤转移和干细胞组织工程
索广力
139
8、多肽药物;多肽影像探针
费浩
140
9、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及药物设计
朱毅敏
141
10、免疫学
马宏伟
142
11、生物芯片与细胞生物学
聂富强
143
085238生物工程
1、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李清文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38生物化学
841细胞生物学
144
2、纳米诊疗材料
王强斌
145
3、纳米诊疗技术,生物和纳米传感
裴仁军
146
4、生物材料
张智军
147
5、生物材料与干细胞
戴建武
148
陈艳艳
149
6、肿瘤生物治疗
朱毅敏
150
7、体外诊断技术
李炯
151
8、生物微机电系统
王宏
152
9、多肽生物材料
费浩
153
10、免疫学
马宏伟
154
11、纳米诊疗材料
姜江
155
12、微流控生物技术
甘明哲
156
13、生化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
李加东
四、复试与录取  复试形式为面试,满分100分。内容如下:
  1、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工作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沟通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2、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以及专业实验技能,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3、思想政治品德和道德素质:主要考核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英语听说能力: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可适当加入少量专业英语。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思想政治品德考察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复试结束后,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五、调剂  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六、学费标准  8000元/学年
七、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编:215123
  联系人:潘婷婷
  电话:0512-62872676
  传真:0512-62603079
  网址:http://www.sinano.cas.cn
  E-mail:yjsb@sinano.ac.cn
  QQ群:2045331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4:43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包含以下专业:
一、报考说明  与本所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应届、往届本科生。二、应化所简介  自201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归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经过几代应化人的艰辛开拓,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和材料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六十多年来,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1700多项、授权13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5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
  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合成橡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化研发平台);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资源与环境、先进材料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开发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类资源;发展先进结构、先进复合、先进功能三类材料;开拓清洁能源、高密度存储、节能三类技术。
  是国务院首批授权培养硕士、博士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享有理学化学一级学科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化学二级学科及工学二级学科应用化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12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分别为4人、2人、8人、27人和45人,有4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研究团队入选中科院和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获得9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6篇中科院50篇优秀博士论文。
  拥有18400平方米、设施先进,集办公、教学和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大厦。三、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招生专业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7个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专业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初试科目
070301无机化学
01
稀土光功能材料的研发
苏锵*
第一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物理化学(甲)或704生物化学(甲)
④930无机化学(甲)或931有机化学(甲)或932分析化学(甲)
第二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乙)或705普通物理(甲)
④933固体物理(甲)或934量子力学(甲)或935物理化学(乙)
02
新型稀土发光材料;新型稀土催化材料
张洪杰*
03
纳/微米结构发光材料及其在FED显示及照明领域的应用;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林君
04
超高强铝合金的制备、性质与应用研究
马贤锋
05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倪嘉缵*
刘琼◇
06
生物分子构像与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生物电化学、药物合成
曲晓刚
07
纳米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筛选,无机、有机化学
任劲松
08
绿色分离材料;稀土绿色分离化学与清洁工艺;有色金属冶金
陈继
09
LED等用高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纳米光信息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尤洪鹏
10
稀土分离化学与低碳清洁冶金;金属-杯芳烃配位化合物与超分子化学
廖伍平
11
稀土磁性材料;功能配合物化学
唐金魁
12
溶液法制备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潘道成
13
清洁能源材料和高能化学电源
张新波
14
稀土光功能材料的研发
李成宇
15
分子合金团簇,结构导向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金属有机合成
孙忠明
16
稀土能源材料及储能器件;稀土晶态材料及闪烁探测器件
薛冬峰
17
微/纳米结构材料及其生物医学、环保领域等应用
张吉林
18
诊疗一体化纳米系统的设计与制备;异质纳米材料的肿瘤光动力学治疗;纳米-生物界面水平理解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及其安全性设计;纳米材料非侵入性调控下的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组织工程构建
张海元
19
无机功能材料-实验与理论
刘孝娟
20
刺激相应性质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程子泳
21
微纳米多孔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
逄茂林
070302分析化学
01
电分析化学
汪尔康*#
第一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物理化学(甲)或704生物化学(甲)
④930无机化学(甲)或931有机化学(甲)或932分析化学(甲)
第二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乙)或705普通物理(甲)
④933固体物理(甲)或934量子力学(甲)或935物理化学(乙)
02
分析化学,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
董绍俊#
03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
汪劲
04
电分析化学、纳米生物分析、生物传感
杨秀荣*
05
电化学传感,材料电化学,能源材料
牛利
06
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视化研究;脑中化学信息物质分析;高灵敏、快速水污染物分析;纳米加工及电化学
李壮
07
界面分子相互作用及识别成像
张柏林
08
即时快速诊断方法(POCT)及便携式器件;电化学、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和荧光生物分析;微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分析和能源应用研究
徐国宝
09
微阵列生物芯片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王振新
10
基于谱学技术的纳米探针设计及应用
逯乐慧
11
生物分析、生物传感、功能材料
于聪
12
单分子、单细胞分析
王宏达
13
生物分析、生物分子识别、生物纳米材料
唐纪琳
14
电分析化学,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设计和应用,纳米电化学
陈卫
15
纳米生物效应的分子机理;仿生膜界面分子结构及弱相互作用;智能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姜秀娥
16
纳米孔分析化学; Plasmonic杂化纳米结构传感应用及纳米医学;单细胞分析化学研究
金永东
17
电分析化学
郏建波
18
电极反应动力学,光(质)谱电化学;离子和电子在正负级材料中的传导;氧气电化学
彭章泉
19
重大疾病及时分析器件和仪器的研发和构建;研发新型核酸等温放大体系和测序方法
李冰凌
20
原子光/质谱分析
段太成
070303有机化学
01
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分离膜材料
张所波
第一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物理化学(甲)或704生物化学(甲)
④931有机化学(甲)或93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甲)
第二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乙)
④935物理化学(乙)或939普通化学(乙)
02
有机合成化学,功能高分子化学
董德文
03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方法;天然物合成;药物合成
韩福社
04
生物活性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有机合成方法;药物化学
王博
05
富勒烯有机官能化及性质研究
高翔
06
高分子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分离膜材料
李胜海
070304物理化学
01
药物质谱及生物质谱,中药活性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刘志强
第一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物理化学(甲)或704生物化学(甲)
④930无机化学(甲)或931有机化学(甲)或932分析化学(甲)
第二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乙)或705普通物理(甲)
④933固体物理(甲)或934量子力学(甲)或935物理化学(乙)
02
电催化,纳米催化剂理性设计与控制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集成
邢巍
03
CO2 催化转化
赵凤玉
04
药物分析,质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宋凤瑞
05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容器,锂空气电池,储能材料,电化学界面,离子导体.
王宏宇
06
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稀土发光材料
武志坚
07
SPE水电解、电催化、直接液体燃料电池
刘长鹏
08
能源催化材料的开发
徐维林
09
先进高分子材料的大数据分析、设计与结构性能关系
李云琦
10
药物化学生物学
王晓辉
11
电催化,纳米催化剂理性设计与控制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集成
葛君杰
12
现代质谱的应用及分析方法研究
崔勐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
可控聚合与新材料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问题
唐涛
高分子化学(研究方向为01-24):
第一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物理化学(甲)或704生物化学(甲)
④931有机化学(甲)或93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甲)
第二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乙)
④935物理化学(乙)或939普通化学(乙)
02
配位聚合催化剂及烯烃、双烯烃可控聚合;功能化、长链支化烯烃、双烯烃聚合物及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张学全
03
二氧化碳共聚物,导电高分子
王佛松*#
王献红
04
导电高分子的应用研究
李季△
05
有机光电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
王利祥
06
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医用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评价;基因和药物缓释高分子
陈学思
07
金属有机合成;合成橡胶,聚烯烃、生物降解材料
崔冬梅
08
窄带隙有机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器件应用
王植源
09
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及偶联聚合;共轭聚合物合成及应用
程延祥
10
生物基聚酯的催化剂和聚合研究;无定形聚芳醚酮(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基于孔道可控的烯烃聚合
周光远
11
生物可降解材料;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靶向药物;纳米自组装
黄宇彬
12
嵌段共聚物引导组装,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
季生象
13
纳米药物,荧光材料,多孔聚合物
谢志刚
14
电化学制备有机/无机掺杂薄膜材料与器件
李茂
15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纳米基因/药物/疫苗载体
田华雨
16
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半导体高分子
刘俊
17
金属有机催化与定向聚合;环境降解高分子
程建华
18
氨基酸聚合,生物基高分子材料
陶友华
19
溶液加工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半导体/无机纳米晶杂化材料
丁军桥
20
共轭聚合物传感材料与器件,多孔共轭聚合物材料,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
童辉
2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靶向高分子抗肿瘤药物
汤朝晖
2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水凝胶、组织再生支架材料
贺超良
23
配位聚合催化剂及烯烃、双烯烃可控聚合;功能化、长链支化烯烃、双烯烃聚合物及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胡雁鸣
24
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
黄维扬◇
25
高分子非线性流变学,玻璃与玻璃化转变
安立佳
高分子物理(研究方向25-47):
第一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物理化学(甲)或704生物化学(甲)
④931有机化学(甲)或93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甲)
第二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乙)或705普通物理(甲)
④933固体物理(甲)或934量子力学(甲)或935物理化学(乙)
26
聚电解质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物理学
王振纲◇
27
共轭聚合物凝聚态结构;有机光电器件的微加工技术
韩艳春
28
新型高分子的溶液行为;多孔高分子材料
姬相玲
29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闫东航
30
高级有序高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功能和行为;聚合物表面功能化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姜伟
31
生物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李杲
32
高分子表面,自组装;高分子形态结构及光谱研究
苏朝晖
33
生物纳米材料的可控组装;功能型蛋白的设计及组装;超分子组装材料
王倩◇
34
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
杨宇明
35
有机/高分子薄膜发光器件及光伏电池
谢志元
36
生物医用及减振聚氨酯材料,高分子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形态学
杨小牛
37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门永锋
38
高分子胶体和界面的实验、理论和模拟
石彤非
39
多尺度模拟;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孙昭艳
40
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改性技术研究;含氟聚合物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特种压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冉祥海
41
高分子材料的反应加工
姚占海
42
软物质理论与模拟
Nakamura Issei
43
细胞粘接剂,药物载体,基因载体
于喜飞
44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流变学
陈全
45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抗感染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微加工与医疗器械的精密成型
栾世方
46
高分子材料微纳加工及表面改性;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血液相容性材料及其在植介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石强
47
微纳米加工技术
郭凌杰◇
0703Z1应用化学
01
环境催化,纳米催化材料
杨向光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37普通物理(乙)或938化工原理或939普通化学(乙)
02
储氢材料/电池材料;轻金属多孔复合材料
王立民
03
化学传感器与机理;电化学仪器与软件;太阳电池材料、机理与测试
董献堆
04
功能性聚酰亚胺纤维;高性能高分子多孔材料
邱雪鹏
05
芳杂环高分子材料、热固性生物基高分子、高性能高分子光学材料
王震
06
功能性聚酰亚胺先进材料
杨正华△
07
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与应用;智能凝胶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王丕新
08
功能密封防护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功能密封防护材料的高性能化
聂伟
09
电/磁响应性生物医用高分子及杂化材料的合成;基因工程重组生物活性蛋白;组织/器官支架的仿生设计与制备;材料界面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章培标
10
功能性低聚物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
邓鹏飏
11
合成橡胶;催化新过程放大与开发
白晨曦
085216化学工程
01
无机化学
见各相应专业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35物理化学(乙)或938化工原理或939普通化学(乙)
02
分析化学
03
有机化学
04
物理化学
05
高分子化学
06
高分子物理
07
应用化学
注:
*中科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硕士生导师
◇客坐教授
四、复试办法1、复试原则  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2)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4)坚持客观评价。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成绩量化,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2、基本要求  1)初试成绩符合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基本要求(详见复试分数线通知)。
  2)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报考的专业进行复试。
  3)实行差额复试。3、提交材料  1)准考证、身份证;
  2)往届毕业生携带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应届毕业生携带学生证;
  3)本科期间成绩单(加盖公章)复印件2(要求统一A4纸大小),原则上成绩单里须包括考生年级或班级排名及学分积点GPA等数据;
  4)《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复试审查表》(下载地址:http://yjsb.ciac.jl.cn/ →招生信息栏→下载专区),按要求如实填写,在职考生须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5)国家英语等级证书及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4、组织管理  1)成立由主管所长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复试分数线的划定、分配各专业招生名额、复试办法的制定和录取名单的审定等工作。
  2)按专业成立专业复试小组,负责对考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
  3)复试的具体考务工作由研究生部组织实施。5、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  考核方式为面试,考核小组面试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题目。
  考核内容如下:
  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简要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大学期间所学本学科基础、专业课程与实验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课程、实验结构等。此外,应介绍学业特长、专业兴趣、班级或年级排名、学分绩点GPA等关键数据或信息。
  2)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
  重点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
  3)实验技能
  主要考查本学科、专业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训练情况。
  4)综合思维、应变能力与科研发展潜力
  主要考查利用所学基础、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其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5)外语基础与理解能力
  主要测试考生掌握外语知识与技能对科技或科普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面试具体要求:
  1)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2)同一复试小组的所有考生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统一;
  3)每个复试小组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6、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方式以调查问卷和面试相结合,考核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计。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必须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
  2)本学科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4)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7、体检  体检主要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最后由体检中心提出录取建议。体检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计。8、同等学力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五、成绩  复试成绩(即专业面试成绩)为专业素质和能力面试各方面考核成绩之和。满分100分。
  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六、录取办法  复试成绩60分以下者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和体检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各复试小组将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依据差额复试比例确定拟录取名单。七、调剂  应化所各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调剂生,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八、学费标准  8000元/学年。九、联系方式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编:130022
  联系人:郭宏霞
  电话/传真:0431-85262093
  E-mail: yjsb@ciac.jl.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5:34
学科专业名称: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2700)
一、报考说明:
  接收推免生和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
  本单位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核科学与技术”,涵盖“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四个二级学科专业:
  1、“核能科学与工程”:聚变堆设计、堆芯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先进裂变堆设计、先进反应堆技术;数字仿真与可视化、中子物理与核安全等研究方向。该专业重点开展第四代裂变反应堆物理与技术、聚变堆物理与技术以及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能系统物理与技术的研究。聚变堆物理与技术方面,目前主要开展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工程总体管理及标准化、堆芯物理和技术、加热&电流驱动、诊断及CODAC、低温和超导磁体、真空室、杜瓦和冷屏、包层和核反应、偏滤器和材料、电源、冷却及技术支持系统、遥控安装及维护等研究。围绕先进反应堆设计需求,重点开展液态金属回路技术、水回路技术和氦气回路技术等研究。数字仿真与可视化方向主要进行实现反应堆各设计环节的无缝集成技术的研究。中子物理与核安全方向重点开展中子学计算方法、中子学实验方法和核能系统安全分析等研究。
  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燃料循环利用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长远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必要技术路线,新型核材料发展是先进核能技术应用的瓶颈,是核能事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性课题。该方向重点研究核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核燃料循环等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先进核能系统的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以及先进核能系统的燃料循环等研究。
  3、“辐射防护与环境科学保护”:培养目标是为保障核行业及核科学与技术在生命、环境、安全等相关领域应用提供高素质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开展中子物理与核安全、辐射防护与环保、放射化学等专业方向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
  4、“核技术及应用”专业:主要包含有粒子加速器物理、核技术与工程,核电子学与束测技术,电磁场与微波高频技术,短波光物理与技术,辐射技术及应用,真空物理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辐射医学物理研究等。涉及物理、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
我校上述方向培养的研究生,一般进入涉及“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相关研究所、国家与省级环保(核安全)部门、国内大型核电集团等单位就业。进入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留学深造或就业。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核能科学与工程
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3、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4、核技术及应用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0电子学基础或811反应堆物理或821机械设计或832普通物理B或833热工基础或841细胞生物学或846综合化学或852无机化学

四、复试形式:面试。
五、复试内容:
英语(50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考核;
专业素质(50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普通物理、热工传热流体力学、反应堆物理、辐射防护、材料科学基础、电子学基础、机械设计、热工基础、细胞生物学等。面试专家组将依据考生本科阶段所学课程情况对以上课程基本概念进行随机提问。
综合素质(50分)。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英语满分50分、专业素质满分50分、综合素质满分50分。复试成绩=(英语成绩+专业素质成绩+综合素质成绩)÷1.5。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外语,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外语】÷3×50%+复试成绩×50%。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6:59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包含以下专业
学科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0
一、报考说明
  推免生为主、少量报考。
二、专业介绍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在长期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重点实验室资源的优化整合,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多学科综合为特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交叉前沿领域为导向的新型实验室,其学科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信息五大一级学科。
  本专业主要涉及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功能薄膜等为主要学科研究基础,研究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的光伏、光电、热电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功能纳米材料等,研究内容涉及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理论计算、物理和化学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等。本专业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专业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毕业去向是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出国攻读博士后和博士学位等。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5固体物理或832普通物理B或846综合化学
四、复试形式:面试。
五、复试内容:着重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学术研究的发展潜力等。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09:07
纳米学院包含以下专业:
学科专业名称:材料工程(专业代码085204)
一、报考说明
  统考生为主,接收少量推免。
二、专业介绍
  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工艺、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特别是应具有固体化学和材料合成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有关实验技能,以及研究开发和生产纳米材料工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纳米化学
2、纳米材料
3、纳米能源
4、纳米催化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础
四、复试形式:面试。
五、复试内容:英语+专业知识+数学(针对没有参加数学统考的考生)。以考察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主。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最终成绩=(初试成绩×2+复试成绩×3)÷13。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对象为报考我校相关专业的考生。调剂考生须符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章程》有关规定。我单位对申请调剂考生的成绩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择优通知复试,复试形式、内容、录取办法等同上。
十、学费标准:共计3万元,第一学年初缴费1.5万元,第二学年初缴费1.5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ysu007 发表于 2016-10-9 05:14:49
初试科目参考书籍及范围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覆盖范围
参考书目
命题单位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统考
统考

201
英语一
统考
统考

204
英语二
统考
统考

211
翻译硕士英语
主要考查大学本科所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内容主要包括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总分100分。
211
301
数学一
统考
统考

302
数学二
统考
统考

303
数学三
统考
统考

621
物理化学
主要包括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不同过程中热力学函数变化量的计算及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判断,热力学基本定律在多组分系统、相平衡系统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等;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具有简单级数反应和典型复杂反应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各种类型反应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等;表面(界面)基本概念和理论、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吸附理论,胶体分散系统的分类、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溶胶的稳定性及电解质对稳定性的影响等;电解质溶液基本理论,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电动势测量的应用,极化现象及超电势的计算,电极反应动力学简介等;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配分函数的定义,分子配分函数的解析和全配分函数的组成,各种配分函数的计算方法,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公共能量标度的选择对热力学函数的影响等。
《物理化学》,付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范崇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6
625
普通化学
--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211
626
普通生物学
--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211
703
物理化学(甲)
原科目名称:619物理化学(甲)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704
生物化学(甲)
原科目名称:611生物化学(甲)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705
普通物理(甲)
原科目名称:617普通物理(甲)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802
材料科学基础
晶体学基础,常见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相变,晶体中的扩散,成核生长理论等。
《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徐恒钧;《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冯端、师昌绪、刘治国。
206
81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包括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着重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要求考生理解高分子结构控制和聚合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
高分子化学部分主要包括逐步聚合反应、链式聚合、共聚反应、高分子的化学反应;高分子物理部分主要包括高分子链结构、高聚物分子运动、高聚物的物理性能等。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等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何平笙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
206
815
固体物理
--
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203
903
物理化学B
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胶体表面、电化学、统计热力学等。
《物理化学》付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 5 2006
206
904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
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含盖的主要内容。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旨在考察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考生应能:
1、熟练掌握单电子和双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外场的相互作用和跃迁特性。
2、正确掌握多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
3、熟练掌握双原子分子的振、转能级结构及其跃迁特性。
4、正确掌握并熟练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近代物理学》(前五章)徐克尊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量子力学导论》(前六章),曾谨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
203
922
物理化学C
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基础、表面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胶体化学等。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69
929
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的晶格结构和电子状态;杂质和缺陷能级;载流子的统计分布;载流子的散射及电导问题;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复合及其运动规律;半导体的表面和界面─包括p-n结、金属半导体接触、半导体表面及MIS结构、异质结;半导体的光、热、磁、压阻等物理现象和非晶半导体部分。
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73
930
无机化学(甲)
原科目名称:819无机化学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1
有机化学(甲)
原科目名称:820有机化学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2
分析化学(甲)
原科目名称:821分析化学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3
固体物理(甲)
原科目名称:809固体物理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4
量子力学(甲)
原科目名称:811量子力学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5
物理化学(乙)
原科目名称:825物理化学(乙)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6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甲)
原科目名称: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7
普通物理(乙)
原科目名称:806普通物理(乙)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8
化工原理
原科目名称:818化工原理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39
普通化学(乙)
原科目名称:823普通化学(乙)
注:长春应化所招生工作自2017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了避免对2017年考生造成影响,2017年统考科目中业务课仍然延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试题样板登陆http://admission.ucas.ac.cn下载,具体位置为“硕士招生”栏目的“考试大纲”子栏目。
175
940
材料科学基础B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与几何特征、凝固与结晶、塑性变形、回复与再结晶、热加工与冷加工、固体中的扩散与相变等。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三版,赵品、谢辅洲、孙振国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金属学与热处理》[M],崔忠圻、覃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金属材料研究 发表于 2017-5-24 15:31:57
纳米学院,100人,推免2人,最容易考了呀,同意否?不知道今年考这的怎么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小黑屋|材料人论坛 | 京ICP备16046932号-2/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