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注:我们将以邮件、电话等方式通知符合复试分数线的考生。 二、复试需提供的材料: 1、出示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准考证,并上交一份复印件。 2、出示毕业及学位证书(应届生需带学生证)原件,并上交一份复印件。 3、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档案复印需加盖红章)。 4、个人简历一份。 5、本科期间各种获奖证书、等级考试、实践环节、科研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 6、体检费200元。 三、调剂: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硕士研究生复试采用差额复试的方式。 2、凡复试未通过的考生,如初试成绩符合教育部复试分数线的基本要求,可以申请调剂。请考生们及时联系调剂目标,我们也将尽力帮助推荐、协助做好调剂工作。 3、考生如落实好调剂单位,将接受调剂单位开出的调剂接收函(盖章)、考生本人申请一并寄到我所研究生部,我们在接收到材料后,及时将考生报考材料寄到调剂单位。 四、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15号(10019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研究生部 2016年3月15日 一、力学研究所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力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于1953年底在数学研究所内组建了力学研究室,钱伟长任主任,进行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
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在他主持下对力学研究的基本方向进行了研讨。1956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务会决定组建力学研究所,报国务院审批。1956年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亲笔批复,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毛泽东与钱学森亲切交谈 “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力学研究所”的申请报告
二、 建所初期 (1956年—1965年) 1956年1月,力学所成立后,在所长钱学森、副所长钱伟长的规划下,设置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气体动力学、自动控制及调节理论、运筹学、化学流体力学和物理力学等研究组。不久以后,自动控制组划出自动化所。 1958年确定了力学所的方向任务为“上天、入地、下海、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四个方面,并成立了上天设计院,郭永怀、杨南生为正副院长。1958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9年6月14日,钱学森向中科院提出“关于在中国科学院配合国防需要开展火箭技术探索性研究的意见”报告,获得中科院批准后,力学所于1959年11月成立二部,分别从事高速气动力学、高温强度、液体推进剂及燃烧、试验设备设计和测量仪表等问题研究和装置研制。液体推进剂及燃烧研究室人员于1960年10月迁至怀柔。 1961年底,力学所参与了国家科委组织的学科规划修订工作,其中力学规划包含20项内容。
1964年7月,怀柔基地改称为力学所分部,承担科学院下达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任务。 1965年5月,中央专委决定由科学院研制地对超低空导弹(代号541)。7月,科学院任命杨刚毅为541任务领导小组组长,郭永怀为总设计师组组长,541办公室设在力学所。8月,力学所根据任务要求在分部成立201—204室,分别负责541任务的弹体总体、发动机、结构及发射装置和气动力设计等工作。
三、“两弹一星”工作
1、氢氧发动机预研
1964年2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利用怀柔基地已建成的有关火箭发动机试验设备,自行研制氢氧发动机。为我国长征火箭第三级动力采用氢氧火箭发动机方案进行了成功预研。
火箭发射架 2、超低空地对空导弹(541)研制
1965年5月,中央专委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一种超低空地对空导弹(代号541)。力学所和自动化所负责541导弹总体设计。郭永怀任总设计师。力学所负责弹体的总体设计、发动机和发射系统研制、空气动力及强度的分析和试验。541导弹进行了6次发射试验、5次飞行试验,取得了阶段进展和成果。
3、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640-5工程)
1965年2月28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反导弹防御系统(640工程)会议。郭永怀提交了“关于开展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10月5日正式向力学所、物理所、电子所和地球物理所下达640-5任务,并确定由力学所抓总。
4、中程导弹弹头烧蚀防热研究
1964年,力学所承担中程导弹弹头烧蚀防热问题的研究,定名为28#任务。
5、核爆炸任务(代号21)
1963年5月,力学所接受国防科委21所委托的“冲击波测压计力学性能的标定”任务。保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1967年,力学所在怀柔分部建立爆炸场,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爆炸试验,测出了7种爆高条件下空气中爆炸球面波在地面的压力分布规律,向国防科委21所提供了系统完整的资料。
怀柔分部弹药库
6、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任务(代号651)
1965年,中央专委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1966年1月,“651”设计院在力学所正式成立,郭永怀、杨刚毅参加领导工作,承担卫星本体结构设计及试验、温度控制与热试验、侦察卫星回收方案三个方面的调研工作。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郭永怀(追授)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证书
四、文革调整曲折时期(1966年—1977年) 1967年10月中央批复了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方案后,力学所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1968年3月怀柔分部和相应的实验设备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十七院接管;1970年5月,从事6405任务的人员和相应的实验设备被七机部二院接管;1970年9月,高温气体组、激波管风洞组和F2风洞组的人员和相应的实验设备被成字131部队接管。
1970年7月,力学所军管结束,又恢复由科学院领导。
1972年7月,力学所下放,实行北京市和科学院双重领导,随后又改称为北京力学所。 1977年以后,相继开展了全国自然科学规划和力学学科规划等工作,力学所的各项工作逐步调整恢复。 五、 改革开放发展时期(1978年—1998年) 1978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力学所正式回归中国科学院建制。 1982年,明确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强推广等原则,着手开展海洋工程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能源、工业中爆炸灾害四个新领域工作。同时,以成果转化、技术开发为目标,前后成立了十余家公司。 1984年2月,确定了优先发展能源、海洋工程、工业新技术和传统工业的改造项目等。198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办公室设在力学所。 1988年1月,根据“加快步伐、建立科研新体制”的方针,确定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中的力学问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中的力学问题;环境和国土整治;高技术;基础性研究等五个科研工作方向。1988年6月,院正式批准成立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 1989年12月,根据力学学科特点和力学所现状,确定科研的五大方向为:材料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能源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高技术中的力学问题,力学基础研究。 1994年4月,以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推进基础性研究队伍建设,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确立了7个研究领域: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高速高温气体动力学,微重力科学,环境力学,材料工艺力学,海洋工程力学,爆炸力学。1994年12月,院正式批准成立高温气体动力学开放实验室(LHD)。1997年5月,成立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 1997年,中国科学院根据结构性调整的指导意见,在全院进行“分类定位”管理。同年10月,力学所通过专家评议,认定为基础研究基地型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