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粉末冶金创始人--中南大学黄培云院士逝世

      今天早上在微博上见到有同学发微博称:黄培云院士于2012年2月6日逝世,享年95岁。上网查看新闻,果真如此。于是将中南大学给的黄院士的介绍贴在这里,以作缅怀。愿老先生在天堂一路走好,他所开创的粉末冶金兴旺发达!

      黄培云院士
      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1917年8月23日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南工业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创立了著名的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提出了非规则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三元参数计算、三元系相图的方法及模型和多级快速凝固制取非晶、准晶和微晶金属粉末理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乙种分离膜制造技术"获1986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两部。
  黄培云教授是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启蒙者和创始人之一。
  在中国,他创办了第1个粉末冶金专业,创建了第1个粉末冶金研究所。他亲自撰写教材、开设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人,本科生2000余名,都已成为我国粉末冶金领域的骨干力量。他创建和领导的粉末冶金研究所,现已成为我国粉末冶金学科中心。在他的主持和领导下,共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省部级奖47项。这些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上,先后3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和嘉奖。经过黄培云教授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科研学水平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国家计委先后批准以该所为依托建设“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黄培云教授不仅对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创立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粉末冶金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在60年代初就提出了著名的粉末冶金烧结过程的综合作用理论,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承认和验证。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黄培云教授对粉末压制理论进行了近20年的潜心研究。
黄培云,粉末冶金专家和教育家,我国粉末冶金学科创始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专业和粉末冶金研究所,提出了粉末冶金过程综合作用理论和双对数粉末压型理论,为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培云,1917年8月23日生于北京市。祖籍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其父在海关工作经常易地任职,全家随行。因此,黄培云小学读于北京,初中读于烟台,高中读于苏州。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业,反而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由于勤奋好学,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1935年,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毅然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日本侵略军进占北平,清华大学迁至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临时大学。不久,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2月,黄培云参加由闻一多等教授率领的步行团,并担任学生小组长,风雨兼程,历时两个多月,从长沙步行到昆明。这次步行对黄培云一生影响极大。在忆及这段往事时,他说:“它不但锻炼了我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深入穷乡僻壤,了解到不少民间实际情况与疾苦,使我进一步向进步与革命靠拢。”1938年9月,黄培云大学毕业,在清华大学金属学研究所任助教。
  1940年,黄培云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公费留美生,1941年秋抵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在该院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工作,同年7月,与哈佛大学国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次女赵新那结为伉俪。
  黄培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铜反射炉渣中铜的存在形态研究》。论文发表后,很受美、苏、英等国矿冶工程界重视。英国出版的《冶铜物理化学》一书对该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黄培云的导师、国际著名学者M·柯亨(Cohen)教授等对他很器重,要挽留他继续留美。但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黄培云毅然偕同已入美国籍的夫人于1946年底回到了祖国,以图科学救国。1947年春,他受聘到武汉大学矿冶系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南下时,在美国的岳父母担心黄培云夫妇的安全,来信来电敦促他们立即赴美工作,都被婉拒。
  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政务院(今国务院)决定将武汉大学等六所院校的地质、矿冶系(科)合并,在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黄培云受命参加筹备工作,同年11月学院成立后,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倡导“三严”作风,即严肃对待教学工作、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严格要求学生。1956年,他作为冶金专家代表,参加了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这一年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在长沙成立,黄培云兼任副所长至1983年(该所现为矿冶研究院),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恢复了副院长职务,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全校科研工作。1982年,黄培云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4年他退居二线,任校学术顾问。
  为了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黄培云还积极从事学会的组织领导工作。从50年代后期开始,曾先后担任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以及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他长期担任中国金属学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学会副理事长,积极组织和推动全国范围内粉末冶金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为表彰黄培云的先进事迹,1989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他“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1990年,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又授予他“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
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以及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压型和烧结,制成一定形状的产品的工艺技术,可以直接做出合乎尺寸要求的产品,既省工、省料、省能,又能满足各种特殊使用环境对材料的特殊要求。原子能、航空、航天等一些高新技术领域都离不开粉末冶金。因此,早在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注重对该领域的研究。而我国则起步于50年代初,黄培云是当时的学科带头人。
  1954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上马。为满足生产建设第一线对技术人才的需要,黄培云在中南矿冶学院亲手筹建了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专业,从而填补了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一项空白。1960年,黄培云根据国防尖端工业所用特殊材料的需要,创办了新材料研究室,从事粉末冶金科学研究。当时该室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浓缩铀用多孔分离膜的研究,黄培云是该项目科技方面的领导者和参加者,以后该项任务移交另一科研单位。在新材料研究室承担的所有重要研究工作中,黄培云都予以指导,亲自组织攻关,提出研究方案,解决难题。1979年,该室扩建成粉末冶金研究所,黄培云兼任所长。1988年,经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专家组联合评审,确认以该所为基础成立我国第一座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又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综合评审通过,决定投资建立粉末冶金工程中心。
  经过30多个春秋的艰苦创业,黄培云领导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粉末冶金的学科中心。世界几种著名粉末冶金刊物都载文对黄培云及该所进行过介绍。多年来,黄培云和他的学生及同事一道,共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近30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其中获国家级重大奖励7项,为我国原子弹、导弹、卫星、雷达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粉末冶金研究所分别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来的贺电嘉奖。1985年,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该所“先进单位”称号,以表彰他们在完成国防军工协作任务中的显著成绩。1990年,该所又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黄培云本人于国庆39周年之际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以表彰他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作为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创始人,黄培云把大量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1954年他负责在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专业。黄培云亲自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材,上专业课,培训青年教师,筹建粉末冶金实验室。1956年,第一届粉末冶金专业的学生毕业。从此,不断为我国粉末冶金事业的发展输送专业人才。他先后给学生讲授硬质合金生产、冶金物理化学、粉末冶金原理等课程。他主编的教材《粉末冶金原理》获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一等奖(1986年)和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87年)。
  早在1956年,他就着手培养研究生,至今他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0余人,其中很多人已成长为我国粉末冶金领域的骨干力量。
为粉末冶金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粉末冶金过程中,成型和烧结是其中两道主要工序。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把烧结过程看作是扩散机制还是流动机制在起作用一直存在不同见解。60年代初期,黄培云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计算之后,提出了粉末冶金烧结过程综合作用理论,即把复杂的粉末烧结过程看作是扩散、流动和物理化学反应综合作用的过程。这一理论既可对烧结过程所发生的现象正确地定性描述,也可对烧结过程的参数进行定量计算。运用黄培云烧结过程综合作用理论,不仅能够很好地定性描述多种粉末(Ni、Co、Mo、Ta、Fe等)的烧结规律;而且对粉末的活化烧结、粉末热压、陶瓷粉末烧结均能很好地进行定量描述。这一理论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承认和验证,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烧结理论之一。
  在粉末压制成型(简称压型)过程中,粉末因压缩而发生的变形涉及到松散介质变形、弹塑性体的流变行为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力学问题,这些问题在力学领域中也属于未能圆满解决的问题。自从1923年汪克尔(Wa1Ker)根据实验,首次提出了粉末体的相对体积与压制力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的经验公式以来,人们提出了众多的压制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但都不能反应从软的锡粉、铜粉到硬的碳化钨的整个成型范围。这是由于多数理论都把粉末体作为弹性体处理,并且未考虑到粉末压制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和变形的弛豫过程;有的则未考虑粉末之间的磨擦;而且多数理论忽略了压制中的时间因素,因而难于对压制过程作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和准确的定量分析。
  黄培云对粉末压型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考虑了粉末体的非线性弹滞的特征及压型时应变大幅度变化这些事实,根据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于6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压型理论和双对数压制方程式的数学模型。他认为,前人关于“标准线性固体的概念尽管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内耗的研究中,但不适用于粉末体的压型过程”。1980年,黄培云对双对数压制理论又作了补充和完善,使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等静压制,也适用于一般单向压制。与当今国际上提出的众多压制理论和方程式相比较,黄培云的压型理论,物理模型明确、定量精确,引起了国际粉末冶金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1986年,这一理论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同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80年代,黄培云曾两次应邀到美国访问讲学,还多次去瑞典、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进行访问和讲学。1984年,美国粉末冶金学会(APM)推选黄培云担任该学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1987年,他又当选为美国金属粉末工业协会(MPIF)与APMI主持的P/M88′会议国际协调委员会委员。
  黄培云是国际上最早采用粉末流变学理论来研究粉末压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粉末体应变推迟”、“应力松弛”、“粉末变形弛豫”,以及粉末的非线性流动模型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理论,对粉末冶金学科理论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他提出的动压理论应用于大块准晶和非金属固结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特别是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出大块准晶材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80年代初期,黄培云除了从事粉末冶金学科的研究外,还领导合金设计和计算相图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非规则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模型以及用二元系参数计算三元系参数的模型和方法,在国外著名专业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无机相图的测定及计算的若干研究》获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80年代中期,黄培云开始从事粉末冶金高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他主持、领导并亲自参加多项研究工作。其中在快速冷凝超微粉末领域,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发明了一系列新型快速冷凝装置,并取得国家专利。这种装置的综合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同类产品。1988年,采用上述装置成功地制备了固体火箭推进器用微细铝粉。经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联合组织鉴定,认为此项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91年,黄培云主持的《快速凝固粉末及其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技术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年过70高龄的黄培云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仍然努力拼搏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粉末冶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作出贡献。

龙骑士

写了 877 篇文章,拥有财富 5278,被 322 人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到人人
材料人网--https://www.cailiaoren.com/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沙发
lwrobinson 发表于 2012-4-18 20:23:14
黄老确实是真正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平凡的世界 发表于 2012-4-19 17:49:33
支持这样的学术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stormgao86 发表于 2012-4-19 18:27:57
向逝去的学术大师致以崇高敬意。
你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材料人论坛 | 京ICP备16046932号-2/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