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enZY2014 于 2015-4-25 09:00 编辑
首先我要感谢材料人网和材料人论坛,如果没有材料人这个平台,我的这次考研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先来说说我个人的情况吧。我本科学的是汽车,于2010年毕业,已经工作4年了。2013年和2014年在职考了两次,都没有过初试线(200+);去年5月底辞职,在学校的教职工宿舍租了一个床位,6月1号正式开始复习备考;经过将近7个月的努力,最终高分通过初试线(400+)。 我强烈建议大家看一看附件《410+考研经验》,这个不是我写的,不知道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但是却让我获益匪浅。我就是按照他的方法一步一步认真去做,才最后取得这样的分数的。下面我将主要介绍一下这7个月里我都干了什么,以及一些感悟。 从2014年6月1日开始的一个星期里,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认真研读《410+考研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考研目标、大的复习框架以及每天的学习计划。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英语单词过了一遍。我用的单词书是新东方的绿皮乱序版,附件《410+考研经验》里有介绍。 单词背完一遍之后,我就开始了简单、规律的复习备考生活:每天早上看0.5个小时的单词,上午看3个小时的数学,午饭+午休2.5个小时,下午做3.5个小时的英语阅读,晚饭+休息1.5个小时,晚上看4个小时的专业课。到了9月份之后,开始看政治,每天上午做完数学后抽1个小时看《大纲解析》,下午做完英语阅读后抽1个小时做《1000题》,并对答案、划重点。这7个月差不多每天都是这么过来的,几乎没有中断过。 当然,身体也非常重要!首先营养要跟上,每天都要补充蛋白质(牛奶、鱼类)和维生素(水果);其次要多锻炼,前期时间还不是很紧张,我和研友们每天晚上下自习后去跑步,周末打2~3个小时的篮球;后期复习比较紧张,天也比较冷,就没有坚持了。幸亏复习期间身体扛住了,也就感冒了1~2次,很快就好了;有个研友由于后期压力比较大,身体扛不住了,最后影响了考试的发挥。后来者需注意啊!
下面我先按考试科目分别说一下我的初试经验。
一、英语 单词是基础,单词至少要过一遍,倒不是因为过一遍就能记住,而是过一遍之后做阅读就有底气了。我不建议在单词上花太多时间(指的是专门记单词的时间),过完一遍就应该马上开始做阅读,在阅读中记单词。阅读才是考研英语的核心,得阅读者得天下。做英语阅读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阅读速度,一般要控制在20分钟/每篇以内;另一个是正确率,平均每篇至少对4个。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你能达到这两个指标,那么考研英语肯定能过60。要达到这两个指标,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多练习。这次考研我一共做了3本英语阅读:张锦芯的《200篇》、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基础)》、《150篇(提高)》,每天做4篇,4篇阅读都做完后再对答案,专门用个小本子记不认识的单词,包括题干、选项中的。张剑的《150篇》难度大于考研真题,刚开始做的时候倍受打击,但是做完之后再看真题会很有成就感的。考研真题我只做了一遍,到后期时间不够了,建议大家有时间把真题多做两遍。 上考场之后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也很重要。之前听很多人说,把完形填空放在最后做;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拿到卷子就开始做完形填空。这是因为我以前做过历年真题的完形填空,发现在15分钟内做完,无论难易程度都能得5分以上,比蒙的分高。所以我考试时宁愿花15分钟认真做,其实今年的完形填空不算太难,我得了7.5分。做完完形填空后,我就开始写作文,然后是4篇阅读,接着是翻译,新题型的难度最大,我放在了最后。考完后我估分60~65,结果考了74,有点出乎意料。 关于作文,我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但是我的经验不可取,因为我是到了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看作文的,而且真的只是看,考前没有练过一篇就上考场了。建议大家还是平时多写写练练。
二、政治
政治我是等到今年的《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大概在9月10号左右。我是看一章《大纲解析》,做一章肖秀荣《1000题》的选择题,然后对一章的答案、并划重点,一直坚持到所有章节都做完。然后我把肖秀荣的政治《十年真题》的选择题做了一遍,肖秀荣的《十年真题解析》编的很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每道题的知识点,以及与各章节的联系,很值得一看。然后买了肖秀荣的《国际时事、形势与政策》,看了一遍,并把选择题做了一遍。之后我又把《1000题》、《十年真题》的选择题重新做了一遍,把做错的题抄了一遍。接着开始做肖秀荣的《八套卷》、《最后四套卷》,及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但也只做选择题,把做错的题抄一遍。 我在复习的时候,只做选择题,不做大题,甚至到最后也没有背过大题。这种方法不太好,只是我不太喜欢背书,所以我只看不背,看真题后面大题的答案,看他如何破题、答题。其实选择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吃透了选择题也就弄清了知识点,即使是没有背后面的大题也能扯上一些。在第二次做《十年真题》及做《八套卷》、《最后四套卷》时,我的选择题得分都在40以上。对于政治,得选择者得天下。考完后我对答案,选择题35以上(那时还没出标准答案,各家给的答案又不一致),估分60~65,结果考了74。但是我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还是要背一背大题(包括历年真题的答案),不在于押题,而在于培养“语感”。
三、数学(二)
对于数学的复习,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一共考了3次,前两次是在职考的。那个时候我每天下班就复习数学,用了2年的时间把《高数》和《线代》的课本过了一遍,把例题及课后习题都做了一遍。但是时间跨度比较大,做后面时忘了前面的,做《线代》时忘了《高数》,第一次只考了78。后来开始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2011版),只做例题及上面的练习题,没有做其他练习题,只过了《线代》部分就上考场了,结果第二次只考了94。 今年这次考试我仍然用的是那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2011版),我先把《高数》部分的例题及后面的练习题做了一遍。然后根据这本书自己总结整个数二的知识点,把这本书整个又过了一遍。然后做了李永乐的《线代讲义》,这本书很值得推荐,大家做完这本书之后,《线代》基本可以拿满分了。接着我又做了李永乐《复习全书》(2015版,鲜红色的那本,不是粉红色的那本)附带的分阶训练,相当于是对我前期复习的检验。虽说这是给刚复习的人做练习用的,但是我在过了两遍《复习全书》之后刚开始做起来仍然很吃力。但不得不说,这本小册子上的题的确很经典,做完之后收获很大。然后我开始做《660题》,做完选择题后,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停下了,转而开始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之前买的《400题》、《超越135分》都没有时间做了。李永乐编的《十年真题》真的很好,在最后的两周里,我一天做一个年份的真题,得分都在120以上,然后总结每套题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就这样上考场了。考完后我估计在140以上,结果138。建议大家一定要安排好时间,《十年真题》要多做两遍,关键是多做练习多总结。 考场上的发挥很重要,无论考哪科,都要先易后难,这是不易之理。今年数二的选择题有点难,做第二道选择题的时候我卡壳了,想了有10分钟,一点思路也没有就放弃了(其实早就应该放弃)。最后刚刚好做完,那道选择题最后是蒙的,结果蒙错了。考完后对答案,后面的题我都答出来了,但是有道题最后5分钟才想出来,过程写的比较潦草,估计扣分比较多。大家一定要先易后难,碰到不会的马上放下,先去做后面容易的,否则得不偿失。还有就是书写一定要工整,过程一定要清晰,这个在平时解题的时候就应该练习。
四、专业课
我是跨专业的,本科学的是汽车,学过《材料力学》,但是对材料比较感兴趣,觉得以后要从事材料方面的研究,还是要懂点材料学知识才好,所以就选了考《材料科学基础》。西工大的教材和习题集很早就买了,但是之前一点基础也没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所以前两次考试都没过90。我发现学习《材料科学基础》需要有《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我在辞职前的三个月里,每天晚上在优酷上看清华大学教《物理化学》的朱文涛老师的视频以及他编的书,到辞职的时候看完了《物理化学》上册。 但是回头再看《材料科学基础》还是一头雾水。这时我的一位贵人出现了,我是通过材料人这个平台找到她的。我向她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向她寻求帮助,她很爽快的答应了,现在她成了我的师姐(虽然我比她年龄大,但是老师说了,先入门的就是师兄、师姐。)认识她的具体过程下文再表,先说说我是怎么复习《材料科学基础》的。 这是西工大的精品课程网站上的整个《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视频,这对我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啊!我便把里面的视频全部都下载下来,每天晚上花4个小时看,还做笔记,把视频当中PPT上的内容、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落的抄下来。事实证明,这个过程让我获益匪浅。我从一个门外汉慢慢入门了。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构建知识框架了。我不得不说,她非常的乐于助人,她把她的复习笔记以及她同学的复习笔记(也是考西工大的,也考上了)复印了一份给我。于是我一边看着教材及习题册,一边看着她们的笔记,一边还看着视频的笔记(她没有看这个视频,感觉有点亏,所以建议我一定要看,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开始总结整理自己的复习笔记。她在笔记里把历年专业课的真题放在了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就沿用了这种方法。专业课的历年真题及答案我是从材料人论坛里下载的,非常感谢前辈们的分享!这个过程十分考验耐力,很耗时间,但是做完之后又很有收获。 复习笔记整理好后,离考试差不多还有1.5个月,我便开始找题做,主要参考书有:西工大的习题册,以及《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汇编02~06、07~09》《材料科学基础学习辅导》(范群成、田民波)。这些书当然没有全做,因为每个学校的专业课侧重点不一样,所以我只做了与西工大专业课考研大纲有关的内容。我感觉还是要多做题,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多做题的好处在今年的专业课试题中体现出来了,那道脱碳的题是西交大的往年真题,那道相图改错题是西工大习题册上的,还有不少题是西工大往年的真题。考完后,我估分在130~135,结果125,可能还是基础不够扎实。建议大家一定要自己整理出一套复习笔记来,并且多做题,包括西工大的真题以及其他院校的历年真题。
下面再来说说我的复试经验。
考完之后我估了一下分,380~400,所以还没等成绩出来,我就给我报考的导师发邮件了(我去年5月辞职的时候就给老师发过邮件了,说要报考他的研究生,也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他回邮件说欢迎报考,但是难度很大。填志愿的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他的研究生)。老师说这个分数肯定能参加复试,让我好好准备。我问他准备复试的建议,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说要公平竞争。关于给导师发邮件,你可以在填志愿的时候先联系一下(西工大要求在考研填志愿的时候,在备注信息里写上自己报考的导师),也可以在考研分数出来之后再联系。 西工大的复试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 笔试里面包括专业课笔试和一篇英语翻译。西工大的专业课笔试分为6个方向,任选其中的一个方向作答即可。具体内容见附件《2015年西工大材料学院研究生复试方案》。这6个方向我都没有学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可能要熟悉点(有些内容在《材料科学基础》里讲到过),但是我报的是陶瓷基复合材料,想多学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于是我选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这里还是要感谢材料人论坛的前辈们!我从论坛里下载了2011年和2013年(只发现这两年的)的复试专业课笔试真题,但是没有答案。于是我自己买了参考书(《复试方案》里有说明),先按复试的笔试大纲把书过了一遍,列出每章的重点,然后对照这两年的复试真题,逐题在书上找答案,自己总结。结果今年的笔试真题与2013年的一模一样,一个题都不带差的。我自然是赚到了,不过还是要感谢材料人提供的真题啊!至于英语翻译,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去年的是A380,前年的是超塑性,今年的是磨损(wear,我没翻译出来);可以看出,其内容不限于《材料科学基础》,也有《材料力学性能》的内容。所以大家在准备专业英语的时候也要看看《材料力学性能》的内容。 面试是复试中的重头戏。我们组一共有10个人参加面试,我是第二个进去的。英语自我介绍是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的,之前准备的没有发挥出来。后面的问题都没有回答好,感觉很糟糕!由于我是跨专业的,后面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之前的专业和现在的专业有什么联系(用英语)?见我没有用英语回答好,老师又用中文提了第二个问题,你在研究生期间打算干什么?当时头脑发热,讲了一些大话、空话,被老师狠批了一顿。之后看到我工作过,就问了一下工作的情况,当他们听说我是搞零部件测试的时候,就说了一句,你跟那个老师的方向很接近(其实差得很远,只不过都属于性能表征领域),后来我真的被调到那个老师那儿了。然后我就出去了,估计不到10分钟。 面试前老师让我们都别走,等着出结果。当所有人都面试完后,老师们合计了一下,过了一会就当场宣布结果了:10个刷了2个,但其中有个同学第二天又补录上了(好像是其他组多出了一个名额,那位同学本来已经回家了,又连夜赶过来),这样就是10个只刷了1个(被刷的同学只比分数线多了1分)。这是我们组的情况,其他组可能要刷的多些,但是总体情况没有预计的那么糟。引用材料人“马啸西风”的数据:2015西工大材料学院共录取231人,其中推免103,暑期夏令营10,统考118。统考进复试140,其中本校(含延保)进37录取36,外校统考进复试103,录取82。之前以为今年竞争会比较激烈,但实际情况还好;就外校统考而言,复试录取比例不到1:1.3(82/103)。大家尽量把初试分数考高一点,万一没上的话,调到其他老师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些。 关于复试的面试我还想说两点:第一,面试是老师与学生相互了解的过程,虽然时间很短,信息量有限,但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所以大家要多介绍自己,要多说具体的细节,不要讲大话、空话。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虽然我没有被我想报考的导师录取,而是被调到另一个老师那儿了,但我觉得这样可能是最适合我的,因为面试是一个匹配、组合的过程,只选最合适的。第二,西工大材料学院还是很公平的,就以我为例来说明。我和我们组的另一个同学报考同一个老师(是一个大牛),我本科985/211,他本科不是985/211;我初试分数高他30多,复试的笔试成绩也比他高,但是最后老师要了他,我被调到另一个老师了(当然这也涉及到研究方向匹配的问题)。我觉得老师们还是更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专业素养不体现在学校出身、考试分数上。虽然我的分数考得高,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专业素养并不高,这在面试过程中暴露无遗。什么是专业素养呢?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你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到一定阶段而自然升华得到的东西,跟考试的分数关系不大。 再来说说复试过程中的加试问题。因为我是跨专业的(汽车跨考材料,跨度还比较大),所以对这个问题比较关心。初试之后,加试是困扰我的最大问题。学校的招生简章说,同等学力的以及跨专业的需要加试,只给出了加试科目:《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两门,没有参考书目,没有复试过程中的加试安排。我就给材料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打电话咨询,她说需要加试,但加试安排需要和导师商量;我又联系了报考的导师,导师说不清楚加试的事情,复试由系里统一安排;我又问了系里负责复试的老师,他说如果院里不要求单独安排加试,系里也就不会安排加试了。最后复试过程中的确没有加试。尽管最后没有加试,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复试前我还是准备了加试的内容,自己买参考书,看西工大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视频,自学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虽然最后在复试中没有用到,但是我觉得这两门课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的。在此我也想告诉那些跨专业的学生(当然是跨度比较大的,比如机械跨考材料;高分子跨考复合材料之类的就不算啦),除非你非常热爱材料专业,否则不要轻易跨考,专业素养伤不起啊!
最后我想聊聊我与我的这位贵人在材料人这个平台上的“偶遇”。首先说明一点,她不是材料人的会员,没有材料人的账号。我是在去年4月底浏览材料人网时发现她的。当时“驰骋”(安伟骋,非常感谢他所做的一切!)在网站上发了一篇“2015年烟台大学考研经验交流会”的帖子(https://www.cailiaoren.com/thread-16129-1-1.html),这篇帖子的文字里并没有写有关她的任何信息,我是从图片中的那块黑板上看到她的联系方式的。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向她而不是别人寻求帮助呢?因为当时我在分析西工大2014年的考研信息(见附件《2014年西工大初试排名名单》),我当时把初试成绩和复试录取情况作了对比(也由此确定了我的考研目标分数),跟我报考方向比较相关的几个名字我印象比较深刻,而她的名字出现了(哪怕只是在图片中的黑板上),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联系了她。结果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这次能考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她的热心帮助,在此我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为什么非要把这段“偶遇”写出来不可呢?其实我是想告诉大家,贵人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找来的;机遇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材料人这个平台是一个很大的宝藏,但是你如果自己不去挖掘,而是等着别人送上门,那么你将所获甚少。既然决定了要考研,那就应该调动自己最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去拼;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机会成功,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