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本帖最后由 seemewhy 于 2012-4-19 22:40 编辑

成功申请斯坦福的材料物理专业同学写的申请心得,写的很不错。想出国的材料专业的童鞋可以参考参考


2012年我养成了一个让自己清醒起床的新方法——查邮箱。手机打开hotmail,输入我那个复杂的密码,等待加载收件箱的时候,B.P. 飙升, 空气中弥漫epi的味道(Grey’s anatomy看多了……)。大多数时候未读邮件是0。有时候看到非0,点击一看,居然又是脸书提醒我好久没登陆。至今我也只收到了一封有价值的邮件,就是大S家的admission。不过Mo Bo说的好,offer不在多,有你喜欢的就好。

      曾经看到W大某生吐槽Z大某金融工程名校硕士录取得主的评论:“1.楼主的硬件3.9GPA+G1430+3.0+T105在数理算平均水平,实在没什么好show off的;2三个月做四份实习那只能是粘贴数据站在影印机前当影帝,做过实习的人都明白;3.得过国奖做过数模考过GRE这种事拿来做刻苦勤奋兴趣广泛获奖的证据真是贻笑大方”。这多少让我这篇帖子晚产了好几天(好吧我承认这是掩盖拖延症的借口),因为我的确想过用考gre忙专业课证明自己是个勤奋的好孩子,捂脸……而大S到底看中我什么了,我应该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写一篇好经验帖呢?……最后,我决定和大家聊聊,而不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牛人”。就像刘亦菲说王语嫣的笑倾国倾城,而她刚开始很紧张,不知道怎么才能笑得倾国倾城。最后知道,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简单介绍一下个人情况。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GPA: 3.90(Overall), 3.98(Major). GRE (paper-based): Verbal 640 (92%), Quantitative 800 (94%), Analytical Writing 4.0 (45%). TOEFL (iBT): R30+L28+S23+W28=109. GRE subject (Physics): 930/990, 90% (心血来潮考的,因为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其实如果不申物理一般考了也没有加分). 一段水SRTP,一段韩国POSTECH暑期研究项目。国内竞赛水奖若干。推荐人:SRTP老板,专业课老师,暑期研究项目教授。申请了美国12所学校14个programs, 全部PhD。套磁成果:约等于0。面试:0个。自我评价:放在全国申请者中相比,中等偏上,无特别优异之处,但总体均衡发展。强项:gpa、英语水平。弱项:科研经历。申请结果——OFFER: MSE at Stanford (fellowship+RA). REJ: MSE@Northwestern U, Physics@Wisconsin-Madison, ECE@UIUC. The rest: no news to date.

      高中刚毕业买了本考研英语,想着以后考清华。大一刚进来,知道每个专业前几名有希望保清华,就每天好好自习。大二寒假听朋友说要出国,就问他们申请出国到底大概是怎么回事,从此决定出国读个博士。回想起来,很多机会曾经错失,很多信息姗姗来迟;但是只要有心,新的机会总会光临。申请这事儿,的确讲天时地利人和(俗称“看人品”)。但要能安心说出那句“船到桥头自然直”,之前要下的功夫不能少。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准备出国留学,特别是北美理工类Ph.D.,那么有几个关键词肯定是要出现的,GPA, research, TOEFL, GRE, summer school/ exchange program, 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 reference letters, taoci, interview etc. 在逐个聊这些关键词之前,我有一些话想说,有一些情况想谈。咱们挺喜欢将达成一个目标的条件进行量化。这样有很多好处:便于规划,集中精力逐个攻破;可以传承,前人经验成为宝贵资源;一个失守了,另一个想办法弥补。但是一定程度上,量化的指标也造成大家的脸谱化,而各指标的权重并非是既定的,需要在听取可靠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安排。无疑,各方面都强的军队获胜把握最大,出奇制胜毕竟是少数。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面面俱到,就像三国杀中的角色也总各有长处和痛脚。早做规划,充分准备,随机应变可以让我们减少短处。而一旦有了硬伤,进入申请阶段就要更费心思组织逻辑性与说服力强大的一套申请文书,花力气去陶瓷。并且,要知己知彼(了解各学校录取偏好),规避风险(投其所好、拉开层次),留备后路(其他国家、公派基金等)。

      我说这些,主要是想引出这么一个大家几乎都会想过的问题:标准化考试、gpa和research重要程度的排序是怎样,可不可以用其一弥补其他。我个人观点是,如果想进入顶尖的名校,所谈及的这三者有明显短处,风险就很大。如果非要刨根问底什么是“明显的短处”,我只能说个自己“感觉”的值,是没有进行科学统计和调查的:大概gpa<=3.2 OR research全无(注意不是paper全无)或无法说清楚自己做过什么OR TOEFL<=85 OR GRE verbal<143 (旧版350), Quantitative<151(旧版650), AW<3.0. 如果中枪了,也别灰心,这些只是我猜的……但是真的出现以上情况,就要特别注意选校,在申请材料中突显优点和合理解释不足,套磁(适用于科研好成绩欠佳的,反过来可能不太有用)和留后路。

      道理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只说几个例子。可能细节与真实情况有出入,欢迎纠正。

1)  学校们常常各有所好,我们要做的是投其所好——Caltech在他家网页就说,每年都有申请者想靠别出心裁的personal statement获得录取,但是他们不吃这套。甚至以前有申请者在ps里错给XXX University献殷勤表忠心,Caltech还是录了那名申请人。可见他家更相信实力,文书之类只是锦上添花,不看也罢。有些学校套磁作用不大,有些学校非要套磁不可;有些学校对本科生不发文章、科研幼稚并不介意,有些学校就是喜欢paper帝……

2)  高端GPA的胜利毋宁说是扎实基础与浓厚兴趣的胜利——复旦前几年材料系有位学长去了MIT。此人gpa3.9+,科研基本不明显,无海外交流经历,推荐信全为复旦本校老师。但是他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和很高的悟性,喜爱阅读,选修多门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的较高难度课程,均获优秀成绩。这与功利性的通过选水课获得高gpa是有区别的。我想MIT正是看中了他这种扎实和装不来的兴趣与毅力。不过,也许高gpa得跟牌子响的学校结合起来作用更大。

3)  实干者的心酸——在瀚海星云论坛上看到有仁兄感叹美国的programs快全聚德了,打算转战欧洲,却担心gpa和成绩单依然拖后腿。看到楼下的回复我就惊了:这位仁兄据说发过N。不过我不知道是Nature还是Nature子刊(都牛。。。),他申请时文章是否已被接收,而他是第几作者。楼下一人说他遇到的米国小秘说过,中国硬件好的人一抓一大把。另一位打抱不平说,有时的确不禁恼火,自己research做得很好,很有想法,是graduate的不二人选,却受困于某些考试成绩,输给比自己gpa高一点的人。

4)  不发paper也有春天——网上与民间不乏这样的例子:某牛人强劲的科研光芒完全掩盖gpa和英语考试的瑕疵,顺利进入顶尖名校。好科研的作用对理工科Ph.D.申请者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大。但是为了科研过度牺牲其他也是冒风险的。我的一个中科大朋友总结申请时,就懊悔托福成绩(好像不到90)成了一大块绊脚石。有教授直接跟他说很想向委员会推荐他但他托福太低。当然,不懈努力的他最后还是迎来好offers。我举的这些例子看起来像在说科研不重要,其实只是想提供更多事例,让科研成果很好的同学也关注一下别的指标,让没有理想成果的同学知道有经历就会有收获。最后要说的例子就是我自己。我大二下开始的srtp比较水,自主成分少,内容简单,竞争力差。所以大三暑假赶紧报了个summer program增加一下海外research的经历。去了韩国两个月,真正在做实验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其实那时我仍然处于专业知识不完善,对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也不甚了解的阶段。但是我就专心在韩国做好我的小实验。即使简单,我还是有机会接触了几个纳米领域常用的技术和设备。最后在组里做了一个流利的报告。而我就是抓住有限的两个研究经历,厚一厚脸皮横一横心,在保证不歪曲事实的前提下跟学校说我体验过了科研,掌握了一定技术技巧,发掘了自己的科研热情,强调自己是有潜力的。当然,最终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信了。我也收到了曾经比较有信心的学校的拒信,而至今仍有很多学校没消息。我猜,也许大S愿意相信潜力,所以大S的录取委员们相信了我,也就买买“期货”,敢于挑我这样一个暂时没有好的科研成果的学生。(还是强调一下,我能说的只是一些个例,充分做好各方面准备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开始就想碰运气。)

      总之,在这个申请大军越来越壮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大家不管是兵行险招还是有把握去做全能冠军,都要“知己”(思考策略),“知彼”(了解各学校风格、口味、选拔制度,规避风险,投其所好),然后“推己”(厚积薄发,申请阶段狠下功夫,呈现一个优秀而坚定的你)。

      好像废话有点多……下面进入分关键词聊一聊申请准备过程。

GPA:
      很多学校会看总体成绩和专业课成绩。两种成绩都包含选修。根据专业不同,有些学校还会对某些课程有要求。比如UCSB材料系对数学和物理课程有一定要求,但也说了有deficiencies的可以进来上课补。所以既要重视专业课,也不能忽视选修课。“不能忽视”,一方面要尽可能学好,拿到一个好分数;另一方面,选修课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它们透露出你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自我规划。光选能轻松拿高分的课不一定有利。如果专业课课程有不足,选修课补回来(并且在申请材料中提一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想转专业的同学尤甚。另外,并非一定要追求巨高的gpa。适当花时间去做研究,或者参加竞赛、活动和实习(对于机械、信息、计算机这些动手要求强的)对能力和申请都大有帮助。特别是对于出国并不占优势的本科学校的学生,科研是一个使自己突出的重要手段
      对于北科的同学,专业课成绩就是大三所有课程(含选修)的成绩(申请阶段在大四上学期)。北科的考试难度算是适中吧,比较能检验出水平,特别是大一大二基础课;大三虽然课程难度上升,但考试难度却有所下降,所以后期gpa一般都偏高。而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学分比大三多,在综合gpa中所占比重较大。到了大三,由于专业课的重要性,我个人感觉不只是混到90分就行了。从外在因素讲,学校不仅参考gpa,也可能会参考百分制分数。内在因素讲,专业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长远着想,应该多学多好。有空多借几本经典教材读一读,不囿于中文课本,很有裨益。

Research:
      我对科研没有太多经验可言,理解可能比较浅。下面这一段主要适用于北科材料同学。北科材料有一些好老师,有一些好的研究组。但优势主要集中在金属、钢铁、腐蚀、陶瓷这些传统领域(磁学也不错),据说新金属国家实验室牛人挺多。辩证地看,这对于有志在国内发展,或是不想将来总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同学是好的,因为上述方向基本属于advanced materials,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环境能源等工业是非常需要的,目前来看,就业前景比研究纳米之类的要好。但对于像我这样,渴望做比较前沿的研究(比如biomaterials, nano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multiferroics, quantum materials etc.)的同学,可能很难满足于目前的状况。可以考虑参加校外交流、研究项目,或寻找校外的实验组。我们学校在校外做科研的有许多成功的先例,大家可以多打听一下,交流一下。找信息大概分三步。首先,你对自己想做什么要有一定了解,而不是仅凭感觉。最好平时多关注Science, Nature(及其子刊), ScienceDaily,科学网等站点的科普或综述文章(这对gre阅读也有好处)。 第二,寻找合适的组。北科内其他院系牛组、北京其他高校牛组、中科院各种所(物理所、化学所、国家纳米中心 etc.)都可以是搜寻范围。如果北科有老师认识校外老师并愿意推荐你,就更好。如果要自力更生,还得先提高自身能力。访问各个实验室主页,主要看三点:老板的经历,学生的人数,Publications。虽然推荐信不是你做科研的最终目的,但是一个既了解你又牛的老板写的推荐信非常有用……插一句,我的韩国老板答应给我写7封推荐信,我把他们用在了我申请的最好的7个学校上。那七个学校目前有一个offer,两封拒信,其他没消息。而没用到推荐信的学校也没消息。主要原因是除去暑期这个研究项目,我就比较平凡了,所以这封推荐信对我很重要。转回来……对于不缺学生的组,想进去的难度比较大,人家肯定更愿意要本校本机构的学生。Publications才是真实反映一个组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以及他们的研究能力的窗口。网站上一般都有邮箱地址。决定好了给老板发email联系就行。联系老板前也可以先联系组里学生,询问组里情况。
      下决心在外面做之前,可以通过本校的项目(比如srtp)先锻炼一些基本的实验室技能,了解一下做科研的流程。有一个比较好看的学习成绩加上一定的实验室经历,当然更容易成功找到机会。在外做实验,尽量真诚勤劳吧,机会得之不易,而你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咱北科。当然,如果本院本系有合适的组,就踏踏实实做吧。不用太刻意追求清华北大中科院之类的大名。做科研既要敢想,也要有平常心,这个自己去体会。
seemewhy

写了 294 篇文章,拥有财富 1017,被 3 人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到人人
材料人网--https://www.cailiaoren.com/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沙发
seemewhy 发表于 2012-3-25 20:33:06
GRE:
      由于现在改版了,加上年代有点久远,细节好多都不记得了,就只谈谈阅读和AW。对于阅读,新东方老师通常教你“不要反抗”,读不懂就读不懂,在读不完甚至读不懂的情况下拿高分。我觉得纯粹扯淡。大家还是踏踏实实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率吧。但是新东方也还是有精华。个人感觉翟少成老师的“四大金刚、三强词汇”什么的还是挺有用。可以参考他的笔记: http://www.docin.com/p-26606054.html
      有人说不考gre人生不完整。AW的题目就是支撑这句话的一大理由,虽然准备作文的过程比较痛苦,但它给我们机会锻炼我们正缺乏的思考争议和力辩观点的能力,而且还是用英文……我回头看自己当时的习作,发现语法错误和太长太绕的句子不少。如果不是功底很深厚,建议不要将太多要表达的意思塞在一个长句里表达。这一点写ps/sop的时候也需注意。网上有很多很好的资料。其中有一个GRE作文新思维_DincyFeng个人感觉写的很不错。关于Argument,有一定的套路可循。只要多加练习把握好时间就差不多。我主要聊聊Issue.
      关于AW Issue的事例支撑,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研究一个名人的事迹,最好是欧美的,这样美国人能够理解。这颇有高考作文遗风。可是我个人总觉得用某人在什么时代下做了什么事这样的说理显得有些许八股和空洞。大家不妨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这些才是更有血有肉的例子。我想举两个可能不是那么恰当的例子,权当抛砖引玉。这些例子都是我先想到了,再去找issue题库看有没有能用上的。
      这段时间的医学生惨剧和前不久一个优秀的女医生被自己的癌症病人砍至重伤,使医患关系这一话题又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面的因素牵扯到医疗制度的不合理,将从事某种职业的普通人神化(白衣天使、悬壶济世)继而又妖魔化(无良庸医、收回扣的侩子手)带来的恶果,还有媒体的夸大报道造成偏颇导向等各种因素。医患关系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西方也有,他们的医疗制度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涉及太庞大的制度问题我们可能不太好驾驭,所以媒体这个因素更容易打开思路。于是我再打开GRE Issue题库,寻找可能可以使用医患关系,特别是媒体对人们意识导向的这一现象的题目:
239."Much of the information that people assume is 'factual' actually turns out to be inaccurate. Thus, any piece of information referred to as a 'fact' should be mistrusted since it may well be proven false in the future."
239.许多人们认为“真实”的信息结果是不准确的。因此,对任何被称为“事实”的信息都应该此怀疑态度,因为很有可能它将来被证实是虚假的。
183 "As we acquire more knowledge, things do not become more comprehensible, but more complex and more mysterious."
183.随着我们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事情不是变得更好理解,而是变得更复杂更神秘。
184 "It is a grave mistake to theorize before one has data."
184.在没有证据之前就得出理论,是重大错误。
151 "High-spe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media, such as electronic mail and television, tend to prevent meaningful and thoughtful communication."
151.高速的电子通讯媒介,如电子邮件和电视,阻止了人们有思想、有意义的交流。(这个特别适合网络信息迅速成长的当代。在微博或者SNS社区我们经常不加深思就点击分享)
161 "In this age of intensive media coverage,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for a society to regard any woman or man as a hero. The reputation of anyone who is subjected to media scrutiny will eventually be diminished."
161.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年代,不可能树立英雄。任何人在媒体的“审视”下都会名声扫地。(这个题目最明显了……)
12 "People's attitudes are determined more by their immediate situation or surroundings than by any internal characteristic."
12.人们的态度更多情况下取决于当时的处境和环境,而非人们的任何内在性格。
185.丑闻,不管是政治、学术还是其他领域,都是有用的。它们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使我们聚焦于问题,以一种演讲者和改革家都做不到的方式。
68 "People make the mistake of treating experts with suspicion and mistrust, no matter how valuable their contributions might be."
68.人们总是错误地对待专家,怀疑、不信任他们,不管专家们的贡献有多大。

      再比如前段时间在youtube上流行一个长沙用六天建起三十层大楼(好像是三十层吧。。。)的视频,在米国人中引起较大的关注。但我们自己关注的是米国人对这个视频的评论。大家可以去搜一搜整合了这个视频和米国人评论的帖子。其中虽然有偏颇的评论,但是大多数米国人的想法让我感觉耳目一新。那栋楼感觉像是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的。我刚看完视频的时候也怀疑这栋大楼的质量,觉得是灵岛们的又一次哗众取宠。有人觉得用六天“组装”算不上牛,要考虑其他时间成本这件事就不算什么了。但是,米国人想到了能用六天盖成三十层大楼,牛逼之处就在于这个“组装”,能将大楼像宜家家具一样组装起来,需要的是完善的工程设计和所有人在六天六夜里兢兢业业的勤劳付出保证每个环节不中断。米国人也居安思危,他们想到自己以前也曾经用很短的时间建起一百多层的帝国大厦(好像是帝国大厦吧。。。),而现在修个公路的工程进度都让人不满意。也有人不屑一顾,说made in China的都没好货。但更多人也说你不要在这里丢米国人的脸了,你以为你用的苹果电脑和手机不是made in China的吗?
      让我们再看看这样的例子能写一些什么样的Issue题目。
65 "People have been so encouraged by society to focus on apparent differences that they fail to see meaningful similarities among ideas, individuals, and groups."
65.人们经常被社会鼓励去关注思想、个体和团体之间表面的不同,以至于往往忽略其中有意义的相似之处。
18 "Only by being forced to defend an idea against the doubts and contrasting views of others does one really discover the value of that idea."
18.只有通过质疑某个观点,并将其与其他观点做对比,人们才能真正理解那个观点的价值。
206 "People are too quick to take action; instead they should stop to think of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what they might do."
206.人们行动太快了;他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行动的可能后果。(可以作为反驳这个观点的例子)
95 "People work more productively in teams than individually. Teamwork requires cooperation, which motivates people much more than individual competition does."
95.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需要合作,这样才能比个体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人们的激情
215 "The bombardment of visual imag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has the effect of making people less able to focus clearly and extensively on a single issue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215.当今社会视觉影像的爆炸使得人们不能长时间明确且全面地关注某一问题。
151 "High-spe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media, such as electronic mail and television, tend to prevent meaningful and thoughtful communication."
151.高速的电子通讯媒介,如电子邮件和电视,阻止了人们有思想、有意义的交流(反例

      但是还要强调,由于GRE作文对逻辑性要求高,而我们又不是native speakers,所以在短时间内构思出逻辑严密、表达恰当不冗余的作文难度太大了。所以,要在练习阶段形成惯用的语句和事例。备考中期,根据高频排行,进行限时训练。个人感觉,现在作文和语文数学一起考了,很容易出现备考阶段某一部分薄弱的情况。所以大家赶快克服拖延症吧,早做准备、早做积累。对了,如果上考场的时候不能将之前准备的事例很好的套用在题目上,那还是弃卒保车,俗一点的例子也用吧……

TOEFL:
      中国学生的弱项当然是口语,其次是写作。对于大多数好学校,总分>100口语>23就不用担心了(吧。。。)。但细节需要申请者自己去学校网站看清楚,比如UIUC总分104,口语23,UCLA、U Chicago 口语24等。但有些并非硬性规定,并且每年可能不一样,这个自己申请时查看学校网页或咨询小秘。另外!想去MIT的先看清楚你要申的系是不是不接受托福只接受雅思。据说还有连gre都不要求的系……关于这些奇怪的规定有人说是MIT瞧不起Princeton。。。至于是否为硬性规定,请自行咨询。
      模考和练习最好的资料是TPO,而且现在估计也有二十套了,够做。52v6的学习资料专区就有。我当时只做了十套左右。Barron的题难度较大,可以在中期做一做。如果先考过gre,单词、阅读基本上没太大问题,适应一下题型和时间就好。听力与口语作文是相互结合的,所以听力多加练好。与GRE AW类似,口语、作文可以参考机经,选高频排名较高的列出提纲、实际练习。形成自己的套路是节省考场思考时间的最佳方式。考试的时候摆正心态,因为受旁边干扰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并非不能做到心无旁骛。建议自己做题的时候不要偷听别人的口语题目,容易分心,除非你是高手可以一心二用……

选校/选导师:
(1)    选校:我是根据US News 研究生院MSE专业排名,一个个查看硬性要求和Faculty研究水平选出来的。不少人是边套磁边决定申哪家。但是套磁不成功有时并不意味着不能申上,除非你属于科研强大但有硬伤的人。我申请时没有考虑太多地理位置。但地理位置的影响不小,不仅关乎生活是否舒适安全,对于想留美工作几年的还在于工作好不好找。这方面没有太多研究,我想网上会有一些不错的帖子吧。前几天遇到一个:http://bbs.ustc.edu.cn/cgi/bbstcon?board=AdvancedEdu&file=M.1332387855.A  (这篇主要吐槽五大湖)。
关于学校录取偏好和选拔机制,我就我了解过的学校举几个例子。很多顶尖的学校录取委员会权利大,并非教授个人能任意掌控。对于MSE,比如西北(在某个页面明确说过录取前没必要联系老师),康奈尔,斯坦福等等。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校套磁没有用。由于我套磁成果为零,所以没有太多话语权。有些学校套磁却是必要的。比如UIUC(明确在网页上说了解好申请门槛后要做的就是联系faculty),Gatech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ennState。有传言说Gatech只有让老师推荐才能上名单。不过据Gatech内部学生透露,也是要过了一定硬性标准材料才会过教授的目。
(2)    选导师:研究方向感兴趣(最好读一读人家的文章),经费充足(有些会在网站上写。还可以看发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感谢谁支持了这个项目),组里成员构成合适(不太多不太少,中国人、印度人比例恰当。这不是种族歧视,是有一定原因的,见稍后贴出的网址),这基本就不错了。民间一般认为应避免华人、女性、Assistant Professor,但是绝不能一概而论。比如Assistant Professor就会比较想招人,研究热情也大,容易出成果。建议看看这篇帖子http://emuch.net/html/201009/2336701.html。虽然该帖题目为《浅析北美中国老板中的变态者》,但我认为不应该针对上面说的三种人,其他教授也是有可能出现不当行径的。

套磁
      一般来说,有比较系统的科研经历的,和(或)来自认可度高的学校的学生套磁较为容易。看到有强人很早就拿到套磁教授的口头offer,我们很容易下结论:套磁是来offer的重要手段。但是这就如同GRE Argument中的典型错误。因为有能力套来offer的人,其背景是强大的。即使不套,也有很大机会被录取。套磁对这样一些人来说,只是早一点拿到offer,和早一点确定要去的实验室的方法而已。所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套磁是主动寻找和把握机会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百试百灵的绝招。
      即使是大牛,也常会遇到套磁收不到回复的情况。但是很多人反映,后来面试的时候自己认为没套成功的老师奇迹般出现了。曾有人因为只是收到陶瓷老师的模板回复而觉得没希望,后来面试时老师第二句就是,你应该知道我是谁。TA愣了三秒,还好记起了那位老师的姓。
      我比较偏向第一封套磁信不发CV的做法。因为人家基本懒得打开看。还不如简洁地将自己的优点直接写在邮件正文里。写套磁信的确是比较纠结的事。但三点不可少,你是谁,你为什么对人家感兴趣,你做了什么好事。注意礼节与简洁,做到不卑不亢。有外国人觉得中国人说话不够礼貌,其实是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他们有请求多用问句,Would you…我们可能直接说please了。可以参考这篇帖子:http://blog.renren.com/blog/252511741/800534345.
      没有很好科研的同学也会想套磁(比如我),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就读读教授的文章,试图找一些问题来交流。但是我失败了。如果有用这种方法成功的童鞋,请传授经验……
      还有一种更主动的方法,就是电话陶瓷。这种方法我个人觉得中后期,至少申请材料已经提交了的时候采用比较合适。由于打电话套磁就相当于自己申请面试,所以要充分准备好对自己的科研的英文描述,准备好人家可能会问的任何问题。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模拟一下。打电话之前最好预约一下,不然多少有点唐突。这个方法有点风险,要不就是你成功地impress了人家,要不就是人家很冷淡。大家可以多请教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多逛论坛看经验贴。
      总之,陶瓷能否成功,其实是建立在你是否有好的背景的前提下的。没有陶瓷成功的童鞋,不要太焦急,敬候佳音即可。

PS/SoP, CV:
      我们应该深知自己做过的事情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完成一个任务打一个勾)。最后提交申请材料时,从各方面向学校展现一个生动真实的你:你从过去的经历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因此能够做出合理地规划和变化。你不仅收获过这样那样的成绩与荣誉,你的未来更是走势强健。对于如何写清楚自己的selling points,每个人有不同看法。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能自圆其说。我的sop有些地方还是挺幼稚的,也不知道自己写的sop到底学校认真看过了没有。我砍掉过最初版本,总共大大小小修改过二十多次。我知道自己研究不足,有限的两个经历都很短暂,实验内容都很简单。GT又不能用来夸,能夸一夸的只有学习成绩和一颗真诚的心。所以处处明着暗着点题我喜欢科研。为了强调我有做科研的潜力,我先说我喜欢上实验课,为什么喜欢、怎么上,最终这类课绩点高。然后在保证诚实的基础上,比较厚脸皮地夸了自己在两段科研经历中的认真态度。还班门弄斧地总结了一下我从这些经历中得到的对做科研的看法。
      大多学校字数要求在1000-1500字左右,或按标准格式不超过两页纸。据我所知现在美国学校很少要求写research proposal了,可能文科类还要写点writing sample。加州大学各分校好像都还要求写Personal History/ Personal Achievement & Contributions之类的专门写个人经历的文书,具体要求不多说,到时请自行阅读学校要求。
      最好能找到受过高等教育的native speakers为自己修改语法错误和表达别扭的地方。有时候你想玩幽默,人家米国人不一定看得懂(比如我曾经写过很多人觉得女博士=灭绝师太这个事。。。人家一头雾水)。
      我看过的ps范文和指导也不多。有几个是欧美学校自己的网页(有些建议是给高中申请本科看的,自己留心),比如Berkeley, Purdue, Kent等等。贴几个随手就能找到的,但是注意以自己申请的特定学校的要求为准,并且不要用范例的原字原句,哪怕人家再有文采。另外,最好自己构思过了,写个初稿再去看别人的,不然容易思维受限。
http://alumnus.caltech.edu/~natalia/studyinus/guide/statement/samples.htm  (这个挺好,不仅有Sample statements of purpose, 还有很多别的方面的建议。)
http://www.happyschoolsblog.com/sample-statement-of-purpose/   (如果要填信息你就提交空白再后退)

      CV尽量压缩到一页,格式不要太花哨,字体要基本一致。砍掉鸡肋(性别、出生年月、三好学生等等,如果有第一、二作的文章,就别写第三作者以后的文章了)。描述重要经历要用简介清晰的语言说清楚,何时何地从事什么怎样的工作达到了什么目的

心态:
      终于到最后一个部分了,断断续续不知不觉就已经一万字了……上面写了很多,都是比较细节的问题。而其实我们一开始想的,也可能到毕业还在纠结的,是一些抉择性,或心态上的问题。我就长话短说了,估计大家也不乐意看那么多字了……
(1)    工作or保研or master or Ph.D.
      大家都说慎读Ph.D.,原因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受得了五年甚至以上的比较清苦的科研生活。但我认为,不管你将来的职业做不做研究,只要你对学技术、培养创新还是有兴趣的,并且不被生活所迫非要马上工作,Ph.D.就是一个好的投资。拿我在物理所的感受来说,虽然博士生们研究的是很前沿很尖端的课题,但是大家锻炼的能力是综合的、实用的,有工程类的,有沟通合作类的,对以后职业生涯都有帮助。要修的了仪器,谈的了生意,做的好实验,分析好数据,发的了文章,开得了会议……本科生毕业就工作未必能得到那么多的锻炼机会。人家德国总理Angela Merkel就是个物理学博士。同理,研究型master好处要大于授课型master(可能对文科不是这样)。至于女博士什么的话题我就懒得申辩了。成绩好的同学大多会犹豫稳妥地保研还是辛苦地出国。但凡有这个烦恼的人肯定在自己心里把各种利害关系分析辩论过无数回了。我只说两句话:1. 没得到的通常看起来是最好的;2. 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感到难以割舍。
(2)    海外情结与名校情结。大家都正确看待留学这件事,就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海龟和无理由憎恨海龟的土鳖。不少在中国本土读博的牛人,到像March Meeting这样的会议上一样可以秒杀很多留学生。大家都保持谦虚好学吧……
(3)    对待他人。与有共同志向的人结交朋友,互相鼓励帮助。不卑不亢。正确定位。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最后不可少的,是要感谢很多申请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SP, 你给了很多建议和信息,我的ps也是你的朋友帮改的。WTQ,和你聊的是最多的了,不管我怎么抓狂,你都会送来淡定的安慰……Xiaolin, 从我一开始决定申请就一直在支持我,对于选校和文书都有很大帮助。终于可以在米国相聚了,不知道米国有没有夜市给我们逛……ZXY,你是材物里我最欣赏的人,潇洒的气质与生俱来。是你和WSH组织起了我们这帮ustb flyers, 让大家有机会互相讨论和帮助。关于这篇帖子大家有什么补充的我会尽量及时更新。YZN,你这个整天卖萌的人,别人当你是偶像,我却没办法不觉得你好笑。帮我写推荐信的老师们辛苦了。爸爸妈妈什么都我就不在这里谢了,暑假回去好好陪他们。
      最后的最后,鼓励一下北科的学弟学妹们。虽然咱缺乏一个很响的牌子,缺乏享受一流教育资源的机会,但是少一些抱怨,看看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还是发现不乏优秀者。做好自己就是为学校做贡献。学院路八大院校今年都迎来了60周年校庆,我们也看到北科正在引进更多人才,承担更多项目,力图更上一层楼。抓住机会吧,踏实努力闯出一片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tormgao86 发表于 2012-3-25 21:23:33
多谢赐教。
不过MIT这级别的,本人想都不敢想啊。看来得努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材料人论坛 | 京ICP备16046932号-2/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4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